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规培学习】肩胛骨解剖及肩部解剖(附解剖资料)

发布于 2024-09-22 · 浏览 799 · IP 四川四川

肩胛骨解剖

肩胛骨解剖学习

img


img



二、了解肩胛骨

肩胛骨常见的运动形式!

了解肩胛骨的构造

学会触摸肩胛骨重要的骨性标志


img


肩胛骨就相当于躯干的“骨盆” 

肩胛骨是背上部的一块三角形骨。

它和锁骨一起,

对臂的稳定和运动发挥重要的作用!

肩胛骨有多个窝、角和嵴,

是16块肌肉的附着点。


肩胛骨的运动形式


img


肩胛骨也可以前倾或后倾。对于前倾,喙突向前方而肩胛骨下角移向后方。后倾则发生相反的运动。



肩胛骨的构造


img
img


肩胛骨的触摸


技巧

通过熟悉的结构来寻找不熟悉的结构

通过一个特有的放松姿势来触摸



探查1 “沿着边缘”


肩胛冈

肩胛冈处于中心位置,是定位其他标志的大本营。

肩胛冈为表浅的骨嵴,位于肩关节顶部稍下方,走行角度稍倾斜,横跨于肩峰和内侧缘之间。它是三角肌后部肌束,和斜方肌中下部肌束的附着点。


触诊

1.俯卧位。将你的手放在其背上部,向下滑动指尖直至越过表浅的肩胛冈

2.垂直弹拨你的手指,触摸其宽度和边缘。也可通过朝肩峰向外侧触摸和朝脊柱向内侧触摸的方法来探查它的全长。

img


当你在肩胛冈上弹拨手指时,你是否感觉到了其上、下方软组织形成的沟?如果让患者缓慢上提他的肩胛骨,肩胛冈是否也一起上提?



内侧缘

内侧缘是肩胛骨的长缘,与脊柱平行。根据体型不同,它的长度在13~18cm之间。内侧缘位于斜方肌深面,是肩胛提肌、菱形肌和前锯肌的附着点。

img


触诊

  1. 俯卧位。将患者手放在他的腰背部使内侧缘抬离肋骨。为了更好地显露,可用一手拖住和抬高肩部。
  2. 定位肩胛冈,向内侧滑动你的指尖直至离开肩胛冈到达内侧缘。
  3. 沿内侧缘向下、向上触摸;注意其向肩胛冈下方延伸得比上方更多。


img

你能感觉的边缘是垂直走行得吗?



下角

肩胛骨有两个角,内侧缘的两端各有1个。下角表浅,位于内侧缘下端。


触诊

  1. 俯卧位。将患者的手放在他的腰背部。沿内侧缘向下滑动你的手指。
  2. 在内侧缘末端,肩胛骨的边缘绕过一个角而向外上方走行。这个角就是下角。

img

你能找到下角并用指尖捏住它吗?


上角

上角位于内侧缘上端。它是肩胛提肌的附着点。因为上角位于斜方肌深面,所以它不像下角那样易于分辨。

上角这个地方,也叫做“求饶点”,一般肩颈有问题的人,一压这个地方都是非常痛的。

img


触诊

  1. 俯卧位。用你的手托住肩部并将其抬离桌面,以使其表面肌肉松弛。
  2. 定位内侧缘,沿着边缘向上滑动你的指尖以寻找上角
  3. 你可能需要向肩胛冈上方移动2.5cm才能触及上角。


img


外侧缘

外侧缘自下角向外上方延伸至腋窝。它是大圆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因为这些肉较厚,外侧缘不像内侧缘那样能清晰界定。


触诊

  1. 俯卧位。将患者的手臂垂下检查床边。自下角沿外侧缘向上滑动你的拇指。
  2. 沿外侧缘朝腋窝方向触摸。如果肌肉太厚而不易触摸,可尝试在这些肌肉的下方屈曲你的拇指。这是定位盂下结节最有效的方法。


img



盂下结节

盂下结节位于外侧缘最上端。这个结节不是一个明显的点,而是一个小隆起,作为肱三头肌长头的附着点,位于小圆肌和三角肌的深面。

探查盂下结节常会诱发周围组织的疼痛。使用拇指指腹可更准确地触诊而不引起疼痛。


触诊

  1. 俯卧位。定位外侧缘
  2. 沿外侧缘滑至其最上部。为了直接触及骨性标志,你可对表面的肌肉加压或在肌肉下方屈曲拇指。
img
img



 探查2  “在壕沟里”


冈下窝

肩胛骨有三个窝或凹陷:冈下窝、冈上窝和肩胛下窝。每个窝都容纳一块肌肉的肌腹和腱性组织。冈下窝是肩胛冈下方的三角形区域,容纳冈下肌。


img


触诊

1.患者俯卧位。触摸肩胛冈、内侧缘和外侧缘,定位冈下窝。

2.用你的拇指和食指指腹托住下角,这样你的食指就位于内侧缘,拇指就位于外侧缘。

3.将另一手的一个食指沿肩胛冈放置,这样你的手指所围成的三角形就是冈下窝。


img


冈上窝

冈上窝位于肩胛冈上方。它的范围很小,但却很深。因为冈上肌附着于它的底部,所以冈上窝难以直接触及。

冈上肌是肩周炎最容易引发问题的肌肉


img


触诊

1.患者俯卧位。自上角向外下方按压你的拇指指腹至冈上窝,或沿肩胛冈放置你的拇指,向上移动至冈上窝。

2.虽然冈上窝被斜方肌和冈上肌覆盖,但尽可能去探查它的范围和形状

3.向外侧滑动你的拇指,注意冈上窝是如何变浅,最终消失在肩峰和锁骨的连结处。虽然冈上窝不再触及,但事实上它一直延伸至肩峰下方。

img
img

你能触摸到水平走行至肩峰的冈上肌纤维吗?

肩胛下窝

肩胛下窝位于肩胛骨前面,靠近胸廓。它是肩胛下肌和前锯肌的附着点。触摸这个窝具有挑战性,因为肩胛骨紧邻胸廓,有肌腹充填。


img


触诊

1.患者侧卧位。这个体位使肩胛骨滑离胸廓而更易于触及

2.将你的拇指放于外侧缘中点。确定拇指沿着外侧缘且位于大块肌肉的前方。

3.缓慢按压和屈曲你的拇指指腹至肩胛下窝表面。用你的另一只手控制患者的臂部和肩胛骨至一最佳位置,使你的拇指能压入组织中。注意你的手指也许仅能压入窝内2cm。

img


这是触摸肩胛下窝内侧面的方法。这个窝能否触及要看组织的弹性。

1.侧卧位。屈曲患者的肩关节,沿内侧缘放置你的指尖。用另一手向后移动肩胛骨(将内侧缘从肋骨上脱离)

2.缓慢屈曲你的手指,透过菱形肌和斜方肌在肩胛骨下方触及肩胛下窝的表面。

img


肩峰

肩峰是肩胛冈的外侧端(末端),位于肩关节顶部。它表面扁平,与锁骨的外侧端相关节。肩峰是斜方肌和三角肌的附着点。

肩峰角是个小角,沿肩峰的后外侧面可能感觉到。


触诊

1.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定位肩胛冈。

2.沿肩胛冈向外上方触摸至肩关节顶部。用指腹探查肩峰的扁平表面

3.探查和定位肩峰各面,观察其与锁骨的联系。

img

肩部

二、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一)三角肌区

三角肌区 指三角肌所在的区域。

1.浅层结构  皮肤较厚,浅筋膜较致密,脂肪少,腋神经的皮支,即臂外侧上皮神经,从三角肌后缘浅出,分布于三角肌表面的皮肤。


2.深层结构  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不发达。三角肌从前、后方和外侧包绕肩关节。腋神经穿四边孔后,在三角肌深面分前后两支进人该肌。旋肱前后动脉经肱骨外科颈前方和后方至其外侧,相互吻合,其分支与腋神经-起分布于三角肌、肱骨和肩关节等。


3.三角肌  呈倒三角形,从前、上和后方包绕着肩关节。形成圆隆的肩部外形。

img

4.腋神经  由臂丛后束发出后,与旋肱后血管一起穿四边孔,在三角肌深面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的肌支支配三角肌的前中部,后支的肌支支配三角肌后部和小圆肌。其皮支分布于三角肌表面的皮肤。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损伤腋神经,致三角肌瘫痪,肩不能外展,肌萎缩出现“方肩"(图7-9)。

img


img


(二)肩胛区

肩胛区是指肩胛骨后面的区域。

1.浅层结构

皮肤较厚,浅筋膜致密,内有颈丛的锁骨上神经分布。

2.深层结构  冈下部深筋膜发达,成为腱质性,被浅层的斜方肌所覆盖。深筋膜的深面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上缘有肩胛切迹,切迹上方被肩胛上横韧带连结形成一孔,孔内有肩胛上神经通过.支配冈下肌;韧带以上有肩胛上血管进入肩胛区,分布于冈上肌和冈下肌(图7-10)。

img


(三)肌与肌腱袖

1.肌  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和冈下肌分别位于冈上窝和冈下窝内,小圆肌和大圆肌位于肩胛骨的外侧缘。

2.肌腱袖  又称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联合形成腱板状结构。从包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愈着.是肩关节的重要稳定装置。肩关节脱位或扭伤,常导致肌腱袖破裂(图7-11)。


img


img





(四)肩关节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关节囊薄而松弛,其前、后壁和上壁有肌及韧带加强,而前下部薄弱。因此,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易从下壁脱出。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img


img


img


img



三、肩胛动脉网

肩胛动脉网位于肩胛骨的周围,是由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的动脉网:肩胛上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经肩胛上横韧带的浅面达冈上窝;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至冈下窝;肩胛背动脉也发自锁骨下动脉,沿肩胛骨内侧缘下行,分支至冈下窝。该动脉网是肩部血液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当腋动脉血流受阻时,可维持上肢的血供(图7-12)。

img


img


参考资料:《局部解剖学》第8版,刘树伟、李瑞锡主编(文)

《局部解剖学》第9版,崔慧先、李瑞锡主编(图)

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第5版)(彩图)

肩关节解剖.pdf (3.5 MB)
肩部解剖.pdf (4.08 MB)

最后编辑于 2024-09-22 · 浏览 799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