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10月小儿哭闹不安2周-蛋蛋拯救计划

发布于 2024-09-22 · 浏览 7207 · 来自 iOS · IP 浙江浙江
icon芒果三岁、文侠 2人推荐
icon游走的多巴胺 已点赞
icon芒果三岁 +15丁当

患儿,男,10个月

主诉:夜间哭闹不安2周

现病史:患儿2周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夜间哭闹不安,无腹泻,无发热,胃纳一般,大小便有解。患儿家属予“丁桂儿肚脐贴”外用后稍好转,仍反复。

体格检查可见:提睾反射双侧睾丸不对称


preview
此视频仅专业人士可见
去登录


给开了B超,申请单上面写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内容,同时嘱家属在做B超时一定和做B超的医生说仔细看看蛋蛋

腹部B超检查报告回报示:

img


img


img


img


报告:

img



接下来门诊小医生学习下关于2018年发布的“隐睾专家共识”



隐睾: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能是和医生群体对该疾病的认识增高有关),并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临床医生对隐睾的认识存在不足、诊疗欠规范,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并且存在治疗时机、手术策略、激素干预与否等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都不是我说的)。


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的发病率约为1%-4.6%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发生率高达60%-70%。早产儿出生后睾丸会继续下降,早产儿至12周龄其隐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接近足月儿水平。临床将隐睾分为可扪及睾丸未扪及睾丸两类,约80%的隐睾睾丸可扪及。睾丸是否可扪及和其具体位置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证据。


诊断

体格检查是确诊隐睾、鉴别回缩性睾丸的唯一方法,也是区别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的可靠方法。超声对睾丸体积测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仅靠超声检查诊断隐睾和选择手术方式。X线、CT、MRI检查对于隐睾的诊断价值不大。


体格检查:强调多人、多次、多体位重复体检。检查时:将患儿置于平仰卧位或双腿交叉卧位,在腹股沟区采用“挤牛奶样”手法从内环口向阴囊方式推挤睾丸。

若能将睾丸推入阴囊,但松手后睾丸能在阴囊内停留,称为回缩性睾丸,非真性隐睾。检查者应避免手温过低,因冷刺激致过度提睾反射而影响检查结果。



睾丸缺如或萎缩:发现患侧睾丸未扪及,但健侧睾丸较正常同龄儿睾丸增大情况。必要时外科探查。

异位睾丸: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需仔细检查耻骨区、股部、会阴部。最常见异位睾丸:Denis-Browne小窝(即腹外斜筋膜与Scarpa筋膜间的浅表小窝)。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是确定腹腔内隐睾、睾丸缺如或萎缩的可靠手段。麻醉状态下再次进行体检,部分最初未触及的睾丸此时可扪及。探查精索血管末端见囊皮样组织而无睾丸实质,则为睾丸萎缩。双侧未扪及睾丸或任何提示性分化异常的情况(如合并尿道下裂),均需尽早进行内分泌检查和遗产评估。


治疗:治疗年龄建议自6月龄(校正胎龄)开始,最好在12月龄前,至少在18月龄前完成。治疗时机会影响到成年后精子生成、激素分泌以及肿瘤发生。回缩睾丸需定期监测(每年)并持续至青春期,直到睾丸不再回缩且停留在阴囊内,无需药物或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激素治疗的理论基础建立在HPG性腺轴激素的不足导致隐睾产生,故生后补充相应的激素诱导睾丸引带的继续迁移,进而将睾丸牵引至阴囊。hcg与GnRH是常用药物,每个方案推荐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差别较大。激素治疗成功率不确切,而且药物成功降至阴囊的患儿中约20%会再次回缩至腹股沟区隐睾位置越高,激素治疗成功率越低。

更有报道指出,hCG等激素治疗可能会通过促进生精细胞凋亡而阻碍精子发生,加重生殖障碍。此外,激素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毛发生长和性早熟等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感觉弊远远大于利)。总之,因激素治疗成功率低,并发症多,且缺乏远期疗效证据,不推荐该治疗作为常规方案。



2.外科手术

(1)可扪及隐睾

睾丸固定术成功率为90%以上,可采用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术中注意:充分游离睾丸和精索,分离提睾肌以避免睾丸再次回缩,无张力将睾丸降至阴囊内,固定睾丸时切忌将缝线穿过睾丸实质,同时避免精索扭转的发生。低位隐睾可行至阴囊单切口睾丸固定术(给外科看的,内科医生有点儿云里雾里的)。

(2)未扪及隐睾

腹腔镜手术探查时诊断未扪及隐睾金标准,如在腹腔内见精索血管盲端,提示该侧睾丸缺如。若麻醉状态下,在阴囊内扪及小结及与之相连的精索样结构,可选择经阴囊探查是否为萎缩睾丸,如果睾丸与附睾分离,需要确定精索血管末端是否有睾丸结构,如果未找到精索血管盲端,仍有遗漏腹腔内隐睾的可能。

(3)高位腹腔型隐睾可选择I期或分期Flower-stephens手术。

(4)年龄超过青春期而未治疗的隐睾患者,有研究表明近50%的患侧睾丸组织中仍可见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而2%患者睾丸管腔内有生殖细胞瘤的形成。因此,对于超过青春期的隐睾患者,建议常规行睾丸组织活检,根据病理结果行下一步治疗。


隐睾术后应定期复诊,及早发现有无萎缩、回缩、恶变等,复诊方法包括体检、B型超声等。


预后:

单侧隐睾患儿生育率与正常男性基本相同。双侧隐睾患者生育率则显著下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隐睾患者发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风险增加5-10倍,尤其是腹腔内隐睾或双侧隐睾患儿。有证据表明早期行隐睾下降固定术能降低睾丸恶变概率,但术后发生睾丸恶性肿瘤的风险仍较正常人增高。因此,隐睾患儿在青春期后仍需定期体检。

六.仍然存在的争议以及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1)未经治疗的年龄大于30岁的隐睾患者,由于患侧睾丸几乎生精功能,且恶变率明显升高,此种情况下是否可考虑切除患侧睾丸;

(2)双侧隐睾术后是否需要使用激素促进睾丸发育或补充体内激素;

(3)萎缩睾丸是否常规切除;

(4)回缩性睾丸是否会影响睾丸发育,长期随访还是及早手术;

(5)睾丸固定术时行睾丸活检的临床意义和伦理学争论。



img



学习专家共识后,回归到该名小患者本身,该患儿诊断为“左侧隐睾”,建议尽早至小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复查。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2024-09-22 · 浏览 7207

12 35 22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