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合并帕金森,如何康复?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女,69岁
【主诉】:意外跌倒致左髋疼痛20天,术后6天。
【现病史】:患者于,20天前意外跌倒后致左髋疼痛,前往外院就诊,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置换术,术后来我院康复。
【既往史】:帕金森综合征、阿兹海默症、抑郁状态、脑梗死病史3年
考虑患者是脑梗死后继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aP)。VaP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最早被称为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病,主要由脑血管动脉硬化性改变诱发。VaP的病理学特征是存在血管因素所致的脑损害表现,主要为缺血,出血较为罕见;主要病变部位累及皮质下脑白质、基底节区、丘脑和中脑。典型的 VaP 主要导致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常出现冻结步态和姿势不稳定等临床表现。VaP 运动障碍通常累及双侧,无震颤,以下肢步态障碍较突出,患者常伴有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失禁、痴呆、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帕金森病患者多为单侧起病,症状呈非对称性,可有典型的 4~6 HZ 静止性震颤,病程早期少见痴呆、尿失禁、假性延髓麻痹, 多数患者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有效。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疲惫,对答入切,反应迟钝,左髋部疼痛、呈酸痛感,活动不利,不能行走,左大腿见8cm手术缝合,对合良好,周围皮肤良好,部分已结痂,左下肢可微微抬起、但站立和行走不稳,四肢震颤,双下肢乏力。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III级,右下肢肌力IV级。
【辅助检查】:
DR提示:左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略微楔形效应。
骨科青年老师写的:《粗隆间骨折的“楔形效应(wedge-effect)”》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8366956?sf=1&sr=1


【临床诊断】:1.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 2.帕金森综合征 3.阿兹海默症 4.脑梗死后遗症
【治疗经过】: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常规肺部深呼吸和咳嗽练习,3~5分钟1组,每天2~3组。
2022年我通过纪录片《无影灯下》中脑深部电刺激技术(手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思路,对患者的神经出口进行“中频电--功能性电刺激处方--干扰电贴法”,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缓解帕金森症的静止性震颤。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陶瓷对陶瓷或者陶瓷对高交联聚乙烯材质,绝缘体不怕电、耐腐蚀,还不用担心钴中毒。

画图有点手残,见谅
借着症状缓解的窗口期,对患肢进行“双重任务”主动肌力训练。双重任务的训练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后期的步态训练。
运动-认知双任务训练(Motor-cognitive dual task training, MCDTT)是指在执行运动训练的同时执行认知任务,从而更有效地强化运动-认知脑区间的脑功能网络连接,有利于大脑皮层的激活与脑功能的重塑,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综述指出,与传统的单一任务训练相比,MCDTT 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下肢肌力、下肢协调性和步态。MCDTT 可以加强运动脑区和认知脑区之间的功能网络连接,促进大脑皮层的激活,促进大脑功能网络重塑,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行走功能障碍。
健肢和双上肢抗阻运动,以防肌肉萎缩
床边站立训练,卧床十数天可以开始下地
半髋术后,注意事项没内固定PNFA这么多
床边训练:
坐-起训练
1.站立123站稳后,扶椅子、助行架或陪护人员搀扶下,身体上下、前后、左右摆动。
2.单腿或双腿交替上下、前后、左右方向进行抬腿迈步。
抬腿迈步
1.单腿或双腿交替上下、前后、左右方向进行抬腿迈步。
辅助器步行训练
可用助行架或单拐,在陪护人员保护下进行步行训练。早期练习时,可先
1、放出助行架或单拐;
2、患腿迈出;
3、健腿迈出。
约二十天,患者成功独立行走三十米。这个时期仍然要记得“双重任务”。

同事看着病人行走

同事看着病人行走
最后编辑于 2024-11-02 · 浏览 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