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规培结业考试〗心电图判读学习

发布于 2024-09-18 · 浏览 585 · IP 四川四川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自体表记录的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img
img

格子的作用及规范

走纸速度:25mm/s

标准电压:10mm/mv

img

大小格子的含义

小方格子为正方形,边长1mm

横坐标表示时间,与走纸速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走纸速度为25mm/s,1小格为0.04s

纵坐标为电压,当定标电压10mm=1mv时,1小格为0.1mv


问题:1、走纸速度为50mm/s时,1小格为多少秒?

        2、大方格子分别代表的含义?

        3、结合有规律出现的波形,可否判断心率?


罗马数字,字母或字母加数字的含义为导联

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有12个:

I,II,III,AVR,AVL,AVF为肢体标准导联,I,II,III为双极导联,AVR,AVL,AVF为肢体标准加压单极导联。

V1-V6为标准胸前导联,为单极导联。

img
img
img
img

问题:心电图波形是怎样产生的?你能命名上述各波的名称吗?


心肌细胞除极产生电活动,沿着传导系统传至整个心脏。除极完成后通过复极过程恢复极化状态。心肌的除极和复极的电流被安置在身体表面的电极探测到,记录在心电图纸上。不同的导联记录的波形有很大不同。


img
img

心脏的传导系统

img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img

P波

PR间期

QRS波

ST段

T波

U波

QT间期


正常心电图的特点及识别

img

如何分析心电图?

心率及节律是否规整?

心律(分析P波)

分析PR间期

分析QRS波

分析ST段

分析T波

分析QT间期

其他:U波等


img

心率测量

节律整齐时:心率=60s÷RR间期。

例如RR间期0.8s(4个大格),心室率=60 ÷0.8 = 75次/分 。

 节律不齐时,6秒推算法,数6秒钟内心电图上有多少个QRS波,再×10。


节律是否整齐?

img
img
img

分析P波

img

P波:表示心房除极

宽度<0.12s

高度: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mv

窦性P波:I,II,AVF,V4-V6导联 P波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余导联可双向、倒置或低平。

有无固定P?

是否窦性P?


img

上图有固定P波


img

上图无固定P波


PR间期

img

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正常为0.12-0.20s。

年龄及心率快慢对其有影响。



QRS波

img

QRS波群:表示心室除极。

时间:正常值0.06-0.10s,一般不超过0.12s。

电压:肢导联QRS电压和(绝对值相加)>0.5mv。

胸导联QRS电压和>1.0mv。

Rv5<2.5mv,Rv5+Sv1<3.5mv(女性),4.0mv(男性)。

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


QRS波群的命名:

img

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0.5mv)


img

QRS波形:

I,II,V4-V6导联主波向上,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AVR,III,AVL可有Q波或q波,I,II,AVF,V4-V6导联不能有Q波(可有q波)。

V1-V6 R波逐渐增大,S波逐渐减小,R/S 比值由小变大。

Q波

除AVR外,正常Q波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间应小于0.04s,否则定义为病理性Q波。

ST段

img

ST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

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偏移正常范围:

所有导联ST段下移不超过0.05mv。

所有肢体导联及V4-V6导联抬高不超过0.1mv。

V1、V2导联上抬不超过0.3mv。

V3导联上抬不超过0.5mv。


T波

img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

方向:大多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振幅:除III,AVL,AVF,V1-V3导联外,其余导联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QT间期

img

QT间期:从Q波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需要的时间。

正常为0.32-0.44S。


U波

img

U波:代表心室后电位。

方向与T波一致。

V3,V4导联易看见。

明显增高常见于低血钾。



正常窦性心律sinus rhythmia

img

心电图特征:

1. P波: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P波形态表明冲动来自窦房结(即Ⅱ直立,aVR P波倒置)。

2. PR 间期: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PR间期在0.12-0.20s。

3. 频率60-100次/分;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0.12s。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img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min。

多见于颅内高压 、甲状腺功能低下或β受体阻滞剂作用时。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img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成人超过100次/min。

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均相应缩短,有时尚可继发ST段轻度压低和T波低平。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拟交感类药物的作用时。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img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起源不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2sec。

多见于青少年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者,常与呼吸周期有关,多无临床意义。


窦性停搏sinus arrest

img

心电图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可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

或窦房结自身的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

    窦性心律中有较长一段停顿(无P波)。

    异常延长的PP间期与正常P-P间期不成倍数关系。

    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img

心电图特征:

1. 提早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QRS时限常>0.12sec,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2. 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3. 提早出现的QRS波前无P波,而窦性P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任意位置上。


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

img

心电图特征:

1. 提早出现的P’-QRS-T波群,P’波与窦性P波不同;

2. 通常P’-R>0.12sec;

3. 代偿间歇不完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

img


心电图特征:

1. 一系列快速整齐的QRS波群,QRS通常无增宽变形。

2. 心室率为150~250次/min,绝对匀齐。

3. 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早触发。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一定具有器质性心脏疾患,但常有反复发作趋势。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VT

img
img

心电图特征:

1.室性早搏连续出现三次以上;

1. QRS波呈室性波形,增宽而变形,QRS时限>0.12S;

2. 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

3. 心室频率为140 -200次/min,基本匀齐;

4. 有时可见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部位。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img

心电图特征:

1. 各导联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纤颤波),尤以V1导联为最明显,心房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min;

2.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快慢不一;

3. QRS波一般不增宽;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img

心电图特征:

1. 无正常P波,代之连续的粗齿状F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

2. F波频率为250-350次/min,大多以2:1或4: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如房室传导比例不恒定,心室律也可不规则;

3. QRS波的时限一般不增宽。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 degree A-V block

img

心电图特征:

1.PR间期延长超过正常最高限(正常PR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年龄有关)

2.一般>0.20s。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 degree A-V block

img

心电图特征:

I型:莫氏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漏脱一个QRS波群,其后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 degree A-V block

img

心电图特征:

II型:莫氏I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 degree A-V block

img

心电图特征:

1. 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

2. P与R无固定时间关系(PR间期不等);

3.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回顾与总结:

心电图小格子:横线每小格0.04s,纵线每小格0.1mv。

心电图各波形:P波,QRS波,T波,U波,PR间期,QT间期。

正常窦性心律:规律出现的P波,II直立,AVR倒置。

心律失常心电图:

窦缓:心率<60次/分(RR间期>五大格)。

窦速:心率>100次/分(RR间期<三大格)。

窦不齐:RR间期差异>0.12s(三小格)。

窦停:RR间期>2.0s,中间无P波。

室早: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

房早: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阵发性室上速:一系列快速整齐的QRS波群,QRS形态正常,心率150-250次/分。

室速:宽QRS心动过速,可见房室分离。

房颤:P波消失,代之f波,f波350-600次/分,RR间期不等。

房扑:P波及等电线消失,代之锯齿状的F波,F波250-350次/分。

I°AVB: PR间期固定,延长,大于0.20s。

II°I型AVB: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漏脱一个QRS波。

II°II型AVB: 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III°AVB:  P与R无关系,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本文整理来源于医院教学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10.心 律 失 常.ppt (4.3 MB)
心电图总结.pdf (1.16 MB)

最后编辑于 2024-09-18 · 浏览 585

回复34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