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603】四城联动,崭新起航! 多方共同行动,打造癌痛规范化管理生态圈

发布于 2024-09-16 · 浏览 519 · IP 浙江浙江



【603】四城联动,崭新起航! 多方共同行动,打造癌痛规范化管理生态圈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回首三十余载长路,展望生态管理新途。癌症是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威胁,而癌痛是由于恶性肿瘤本身或其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癌痛管理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如今,随着患者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与创新药物的问世,我国正在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痛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动癌痛规范化管理,北京健康促进会携手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于2024年8月4日举行了“癌痛规范化全程管理——学术前沿大会”。本次大会设置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大会场,跨越千里会聚全国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癌痛管理的最新进展和实践策略。会中,专家们分享了精彩的学术观点,共同为我国癌痛管理规范化体系的形成贡献了具有启发性的学识与宝贵的临床经验。


第一篇章  共筑,卓越

回望中国镇痛30年卓越历程大会伊始,原陆军总医院刘端祺教授中国麻醉药品协会负责人受邀莅临北京会议现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萍萍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建莉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做开幕致辞,为本次大会拉开序幕。

梁军教授率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介绍,大会四地联动,以三个篇章展开内容,分别回顾中国癌痛管理三十年发展进程共话中国癌痛规范化管理生态圈的建设以及展望癌痛规范化管理新篇章启航

李萍萍教授则表示,本次会议主题为“癌痛规范化全程管理”,全国各地专家分享癌痛治疗的最新进展、临床经验与心得体会,共同交流癌痛管理的新知识、新理念。


林小燕教授指出,癌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主要症状,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持续推动癌痛的规范化管理目前已经整体推进至县一级医院。然而调查显示,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对于癌痛的认识还较为薄弱,仍需要强化对基层的癌痛管理推广。


王理伟教授表示,一名优秀的肿瘤内科医生应做好对癌痛、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营养支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结合新型肿瘤治疗手段,在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胡建莉教授指出,过去三十年来,我国在癌痛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中做出大量工作,未来除了对管理理念的进一步推行外,也要结合数字医疗、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打造个体、精准、多模式的癌痛管理模式。


萌蒂(中国)董事会执行主席邢军博士在她的主题演讲中介绍,根据来自艾昆纬(IQVIA)的最新数据显示,未来5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总体乐观,2024—2028年,预计市场复合增长率为3.5%。同时,中国镇痛药品市场也将持续稳步增长,在2019—2028年,预计复合增长率为5.2%~6.5%。萌蒂(中国)以56%的市场份额(2024年第一季度)将继续引领中国癌痛市场。


今年,萌蒂(中国)创新性地提出了癌痛规范化管理生态圈的理念以及明星战略项目——CP Star。通过组织各种学术推广活动,协助医务工作者(医师、药师、护师),提升癌痛规范化管理认知及能力。同时,为了响应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号召,萌蒂(中国)将携手经销商合作伙伴,在核心市场之外持续投入广域市场,希望帮助更多的癌痛患者有尊严地生活


中国麻醉药品协会负责人分享了当下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应用现状。我国阿片类镇痛药人均消费水平持续下降,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中仅有一半配备了阿片类镇痛药。中国麻醉药品协会将本着为患者谋福祉的初心,积极落实解决阿片类药物的可及性问题,与大家携手共创无痛世界。


第二篇章  实践,致远

共话中国癌痛规范化管理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杰军教授在北京会场分享了题为《以患者为中心,构建癌痛规范化管理生态圈》的报告。打造全生命周期、全程的规范癌痛诊疗,需要医生-护士-药师一体化多方协力共同规范诊疗行为医生在癌痛规范化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规范诊疗是充分镇痛实现高质量癌痛管理的核心措施;护士在癌痛的全程管理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定合理癌痛护理方案则是实现高质量癌痛管理的基础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发挥多重作用,负责麻醉药品的药事管理及药品流通管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尤长宣教授在《以纲为领,阿片类药物助力高质量的癌痛管理》中强调了阿片类药物在癌痛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阿片类药物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起始和维持镇痛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阿片类药物。规范地使用阿片类药物,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为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多方受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陆箴琦教授以《以始为终,护佑高质量癌痛管理之路》,从护理角度分享了如何参与癌痛规范化管理生态圈的打造。高质量护理是高质量癌痛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癌痛护理将筛查启动者、评估掌控者、治疗实施者、患教传播者与随访跟进者多重身份融合,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昆教授以《纳洛酮的前世今生》,介绍了癌痛管理中的重要药物——纳洛酮的应用与发展纳洛酮在与羟考酮缓释合剂中有可以保障有效镇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多重机制,基于此诞生的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是趋于满足镇痛理想的一类创新药物。目前,羟考酮纳洛酮复方合剂已获得权威指南共识的推荐,用于癌痛患者的长期镇痛和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IC)的预防和治疗。


第三篇章  传承,创新

启航癌痛规范化管理新篇章


当天下午的会议由四大会场同步开展,深入探讨癌痛管理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共同努力将癌痛管理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北京会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晓明教授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昆教授担任第三篇章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夏忠军教授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咏生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卢丽琴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郑拥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元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康生教授,分别担任广州、上海和武汉会场的主席。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东颖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燕芳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张雪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建莉教授分别于四大会场分享了《阿片类药物的合理选择》。国内外指南/规范均推荐癌痛治疗应首选缓释阿片类药物口服给药。对于中重度癌痛患者,可以使用相同成分的阿片类药物治疗基础疼痛和爆发痛,例如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羟考酮胶囊


四地病例分享嘉宾分别贡献出自己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典型癌痛治疗病例,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分享,并强调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癌痛的治疗与肿瘤治疗同样重要。尽早起始治疗,及早镇痛治疗,规范化的癌痛全程管理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随后的环节中,四地分别开展了两个主题的圆桌讨论会。对于癌痛的筛查评估:门诊及病房均需通过疼痛专业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在病房需要根据使用药物的达峰时间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爆发痛。对于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门诊需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住院患者应采用简化滴定方案进行剂量调整,即:疼痛影响睡眠爆发痛≥3次,缓释阿片类药物(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增加50%


四地联动 崭新启航

癌痛规范化全程管理启动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参会嘉宾登台助力,协力构建“癌痛规范化全程管理”的伟大愿景,凝聚领域最强力量,点亮中国地图,持续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癌痛规范化管理生态圈,通过传递“癌痛规范化全程管理”理念,将镇痛之光挥洒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惠及更多中国癌痛患者。


大会总结


大会临近尾声,四地主席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整场会议以三个篇章徐徐展开,回顾了三十余年来中国癌痛管理的发展,立足当下临床实践探讨了癌痛规范化管理生态圈的建设,展望了未来在高新技术结合下癌痛管理的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中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收获满满,相信也将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落实癌痛管理的规范化。未来,癌痛管理的发展还需要多学科的参与与合作,期待在数字科学的帮助下,可以进一步打造、整合规范化癌痛管理生态圈,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中国医学论坛报 常子怡 整理)


肿瘤周刊2024年8月15日B版 (3).pdf

肿瘤周刊2024年8月15日B版 (2).pdf

癌性疼痛 (5)
恶性肿瘤 (142)

最后编辑于 2024-09-16 · 浏览 519

1 收藏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