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病人的辅助检查及手术
病例信息
一般信息:患者,男,35岁。
主诉:发现胆囊结石6年余,持续性上腹部疼痛不适1天余。
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不剧烈,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黄疸、便秘等症状。遂就诊于附近医院,行相关检查提示:胆囊结石。给予患者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一般。此后患者定期复查,无不适。患者于1天前无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疼痛剧烈,伴恶心、呕吐,无腹泻,无黄疸、便秘等症状。遂就诊于医院,行腹部彩超检查提示:高张力胆囊伴胆囊结石。腹部CT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给予患者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一般。今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入住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正常,大小便基本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冠心病病史。否认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
查体:视诊: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触诊:腹软,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s征阳性,未触及包块。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肾区无叩击痛。听诊:肠鸣音正常 3次/分。
辅助检查:腹部彩超检查提示(2024-09-12):高张力胆囊伴胆囊结石。空腹胆囊张,力增大,切面大小11.6*3.4cm,壁增厚,毛糙,胆囊颈部可见一大小约2.6cm的强回声,后伴声影。
腹部CT检查提示(2024-09-12):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充盈尚可,壁稍增厚,周围脂肪间隙尚清,内见一蛋壳样高密度影,大小约2.8*2.0cm。
胆囊结石已经成为普通外科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
1.腹部彩超检查:临床上,约7% ~ 15%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而部分胆总管结石患者常因症状较轻微、超声对胆管结石诊断有较低的阳性率、症状与单纯胆囊结石难以鉴别等原因而漏诊。腹部超声是诊断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对于怀疑有胆囊结石的患者,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可以超过95% ,但是,对于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虽然其特异度可以高 达91% ,但由于肠腔与腹腔积气和腹壁脂肪的干扰,使得胆总管结石,特别是胆总管中下段的结石,腹部超声的敏感度较低,为60% ~ 73% ,即超声对胆总管结石的漏诊率较高。


本病例空腹胆囊切面大小4.9x1.2cm,壁厚0.8cm,毛糙,壁上可见强回声点,后伴"彗星尾"征。 囊内可见粗细不均的点状回声,后方无声影,改变体位后可见变形移位;囊内还可见少数强回声团,后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大者为0.5cm;颈部可见2.5cm的强回声团,后伴声影,随体位改变不移动。
2.腹部核磁检查对于> 5 mm的胆总管结石,MRCP和EUS检测的准确率相近,一项2015年的系统综述显示,EUS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度为95% ,特异度为97% ;MRCP的敏 感度为93% ,特异度为96% ,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但是 相对于MRCP,EUS相对有创,部分胆囊结石患者不愿耐受痛苦,且对于医生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同时掌握超声及内镜的相关知识,故在推广方面,相对于MRCP更加困难。MRCP因为兼具无创且准确性高等优点,成为胆管 结石患者确诊的首选,但是因为MRCP的价格较为昂贵, 故现在对于是否术前常规行MRCP仍有争议。腹部核磁检查显示胆管更具优势。


核磁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胆道系统。MRCP示:胆囊大小在正常范围,胆囊内可见类圆形低信号充盈缺损影,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周围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肝内外胆管显示尚可,未见明显扩张及梗阻征象,胆管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征象,胰管显示,未见明显扩张征象,余未见明显病变征象。

核磁检查水平位,从胆总管下段向上阅片,可见看到胆总管,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影。

核磁检查水平位,从胆总管下段向上阅片,可见看到胆囊管及肝总管分叉处,胆囊体积未见明显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可见类圆形低信号影。

核磁共振检查水平位,从胆总管下段向上阅片,可见看到胆囊管及肝总管分叉处。

核磁检查水平位,从胆总管下段向上阅片,可见看到胆囊管及肝总管分叉处。

核磁检查水平位,从胆总管下段向上阅片,继续向上,可见看见左右肝管,胆囊管显影不清晰。

核磁检查冠状位,可见看见左右肝管,胆囊颈部可见低信号充盈缺损影。

核磁检查冠状位,可见看见胆总管,胆总管内未见充盈缺损影。
3.腹部CT检查:对于CT而言,较大及较高密度结石的诊断敏感度较高,但是由于其辐射高,而且总体的假阴性率明显高于 MRCP及超声内镜(EUS),因此,CT对于胆总管小结石及低密度结石的漏诊率较高。ERCP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但是因为ERCP是有创的操作,而且需要高 昂的费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可高达5% ~ 10% ,现在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已由MRCP及EUS取代。 部分病人体内有金属及其他植入物不适合行腹部核磁检查,腹部CT检查可作为辅助检查。



腹部CT检查胆囊颈部可见高密度影,考虑胆囊结石。

4.腹部CT及腹部核磁视频




处理分析
处理分析:患者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壁炎性水肿增厚,完整切除胆囊。

总结与讨论
胆囊结石作为普外科的常见疾病,重视术前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术前认真准备,反复查看患者的腹部核磁检查,通过腹部核磁检查,术前评估胆囊炎症情况,有无胆囊解剖变异,尤其是胆囊管的解剖变异,做到术前心中有数,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医源性胆管损伤。术中结合影像检查,做手术会更加得心应手。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IBDI)发生率为0.3%~1.5%,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庞大的基数,右肝管/副肝管损伤远比报道的多,又因为缺乏经验和共识,其处理方法高度多样化,有时相较单纯胆总管损伤更为困难,文献中含长期随访的研究极少。据报道19%~50%的病例合并胆道变异,且与副肝管变异有关。约91%的副肝管出现在胆囊三角内,其中86.7%~ 100.0%的副肝管引流右后胆管。


最后编辑于 2024-09-15 · 浏览 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