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逐步提升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所占比例!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答复指出,完善公立医院薪酬体系。
薪酬制度改革可简单概括为落地“两个允许”和做好“三个结构调整”。
“两个允许”是指有关部门在核定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绩效工资时,要把总量核准,要动态调整,使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与经济社会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相同步,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鼓励优劳优得、多劳多得。
“三个结构调整”是指:
第一,公立医疗机构要坚持把公益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缩小公立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绩效工资水平差距。
第二,坚持公益性的要求,逐步缩小医疗机构内部不同专业不同科室之间薪酬待遇差距,使儿科、病理、精神卫生、麻醉、全科、产科等相对比较短板弱势的专业医务人员收入待遇得到改善。
第三,要按照公益性的要求,逐步提升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所占比例,适当调控灵活收入奖金部分的比例,使之更加符合公益性的定位,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多钻研技术,多提供良好服务,而不是简单地把个人收入与创收能力相挂钩。
根据丁香人才《2022 年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非一线城市医院)》显示,无论是在公立、 民营医院,还是二级、 三级医院,医生的固定薪酬均大于绩效薪酬。其中,公立医院医生的固薪占比平均值达 60%,民营医院的固定薪酬占比更高些,达 68%。二级医院固薪占比为 67%,三级医院固薪占比为 63%。



有站友指出:绩效为王的日子快结束了!
也有站友提到过:提高固定薪酬占比、降低绩效薪酬占比,强化了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就可能弱化了其激励效果,而出现新的平均主义,从而导致更多医务人员不愿意担风险,不愿意多干活甚至躺平。
欢迎大家聊聊,你怎么看?
你的固定薪酬占总收入几成?是50%、60%还是70%?
最后编辑于 2024-09-13 · 浏览 17.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