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神经解剖中的主要交叉与临床联系(4)皮质脑干束和三叉丘系的交叉

发布于 2024-09-07 · 浏览 1348 · IP 北京北京

之前内容:

神经解剖中的主要交叉与临床联系(1)锥体交叉

神经解剖中的主要交叉与临床联系(2)内侧丘系交叉

神经解剖中的主要交叉与临床联系(3)脊髓前连合交叉

皮质脑干束

皮质脑干束主要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还有一部分起自语言运动中枢和两眼协同运动中枢,该束经放射冠,聚集后经过内囊膝部或与皮质脊髓束紧密相伴,下行进入脑干后部分纤维与皮质脊髓束相伴下行,称为直接的皮质脑干束或直行的皮质脑干束,简称直行束

直行束最后终止于第Ⅶ、Ⅻ对脑神经的运动核。大部分纤维则陆续分离,组成弥散的皮质脑干束。

img

皮质脑干束(额状切面)

皮质脑干束对脑神经运动核的控制亦有交叉与不交叉(即单侧和双侧)之分,其中大部分(如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以及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和副神经核)是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但面神经核腹侧部(支配眼裂以下的面肌)和舌下神经核主要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

(1)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经纤维在面神经核的上方交叉。支配上部面肌(额肌、皱眉肌及眼轮匝肌)的神经元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控制,支配下部面肌(颧肌、颊肌、口轮匝肌、颈阔肌等)的神经元仅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控制。

一侧皮质脑干束损伤时,则引起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即中枢性面瘫。表现为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嘴歪向病灶侧、流涎,不能做鼓颊、露齿等动作。

img

面神经核上瘫与核下瘫


(2)控制舌肌运动的上运动神经元起自中央后回下部的神经元,经皮质核束下行,到达舌下神经核之前交叉至对侧(但也有少量来自同侧大脑半球)。

颏舌肌将舌向前推,如果颏舌肌一侧轻瘫,则健侧颏舌肌的“推力”占优势,将舌推向瘫痪侧。因此,第一躯体运动区或内囊损伤可出现对侧舌肌瘫痪,舌下神经核或神经纤维束或神经损伤可导致同侧舌肌瘫痪。

当一侧皮质舌通路受损时,还常伴有构音障碍。

img

舌下神经的支配区核中枢性联络通路


三叉丘系

三叉丘系为一传导头面部痛、温、触觉的上行传导束,它又可分为腹、背两束:

腹侧三叉丘系传导痛、温觉和部分触觉,其纤维自三叉神经脊束核和部分感觉主核起始后交叉至对侧上行,在延髓行于脊髓丘脑束的内侧,与脊髓丘脑束传导上肢的纤维毗邻,在脑桥和中脑走行于内侧丘系的背侧。

背侧三叉丘系传导部分触觉,起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主要为不交叉纤维,在第四脑室底的室底灰质和中脑水管周围的中央灰质附近上行。

腹、背二束均上行至丘脑,因而又有三叉丘脑束之称。

如果在脑干内一侧三叉丘系受损,可引起对侧面部的感觉障碍(主要为痛、温觉缺失),由于还同时累及其他结构,所以往往伴有其他症状。

img

三叉丘系的起始和径路


临床联系总结

一侧皮质脑干束损伤时,则引起对侧眼裂以下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即中枢性面、舌瘫。表现为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嘴歪向病灶侧、流涎,不能做鼓颊、露齿等动作;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侧,但肌肉都不发生萎缩。还可有由于皮质舌通路受累所致的构音障碍。

一侧三叉丘系受损可导致对侧面部麻木伴或不伴少见的角膜反射减弱


主要参考资料:

[1] 芮德源,朱雨岚,陈立杰主编. 临床神经解剖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美) 阿伯特 (Alpert, J.N.) 主编;曹亦宾等译. 神经病学诊断:实用临床入门 [M].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4.

[3] (美) 哈尔·布鲁门菲尔德 (Hal Blumenfeld) 编著;李云庆等主译. 临床神经解剖学:病例解析 [M].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

[4] (德) 贝尔,(德) 弗罗切尔,(德) 屈克尔著;刘宗惠,徐霓霓译. 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M]. 海洋出版社,2006.

损伤 (110)

最后编辑于 2024-09-07 · 浏览 1348

回复8 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