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巧|后交叉韧带止点骨折的钢板螺钉内固定步骤


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临床较为常见,部分移位的后叉止点骨折,在X线正侧位上容易被遮挡引发漏诊,膝关节CT目前是诊断后叉止点骨折的有效方法。为恢复正常膝关节韧带结构的稳定,避免关节功能障碍,大多数学者对移位的后叉止点骨折,均建议手术治疗。

复位技术上,切开复位和关节镜微创各有利弊;在内固定方案上,钢板螺钉系统、螺钉固定、锚钉修复等,也尚无金标准。国外学者采用直接后方入路,切开复位,并钢板螺钉固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分享如下:
手术步骤
步骤1:直接后方入路显露。
膝关节直接后方入路在临床上应用相对偏少,膝后方动静脉及神经结构众多,易损伤,后内侧入路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叉止点骨折中应用较多,两者的差异如下图:

▲ 图示膝关节直接后方入路(A)与后内侧入路(B)。直接后方入路在腓肠肌内外侧头间进入,而后内侧入路在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间进入。SM:半膜肌;LHGC:腓肠肌外侧头;MHGC:腓肠肌内侧头;PCL:后交叉韧带。

▲ 图示直接后方入路的手术切口设计。A为直接后方入路,自腘窝皮纹内侧上方,弧形穿过横纹,延伸至膝后方中线。
步骤2:确切内固定。
直接后方入路,在逐层暴露中,需分别注意腓肠内侧皮神经、小隐静脉、腘动静脉的保护;将血管神经束拉向外侧,可充分显露后叉止点。

复位移位的后叉止点骨折,克氏针临时固定;选合适长度(3或4孔)1/3管型钢板,塑性后贴服与后叉止点后方,先置入一枚螺钉将钢板紧密贴服,此时可选择2-0可吸收缝线,将后叉缝合于钢板螺钉孔上,加强固定,最后置入剩余螺钉。

钢板螺钉系统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无需继续制动。劣势在于创伤较大,二期可能存在内植物激惹及取出风险。
除1/3管型钢板直接放置外,国内无锡九院的团队,对1/3管型板进行修剪,形成近端带钩的钩钢板,固定后叉止点撕脱骨折,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文章刊登于《Injury》杂志:





后叉止点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众多,微创和开放均可,骨科医生应用自己熟悉的方案、能解决患者问题即可,治疗方案无高低贵贱,更不能攀比。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任何个人及平台转载)
最后编辑于 2024-09-07 · 浏览 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