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男孩,"典型"右下腹痛,手术和肠镜都做了,到底该怎么诊断呢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患儿男,13岁2月,学生
【主诉】:间断右下腹痛2天余
【现病史及既往史】: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痛,伴有低热,否认外伤,无呕吐,无腹泻,无血便,饮食睡眠一般,近期无上感。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阑尾炎”,建议至上级医院就诊。平素体健,一年前有类似腹痛史,外院就诊疑似阑尾炎,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检查】:神志清,精神尚可,面色正常,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明显,伴局部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余腹部查体无殊
【临床诊断】:
【治疗经过及结果】:入院前在急诊查血常规:WBC 14.9×10^9/L,Hb 140g/L,N% 70.5%,CRP 87.84mg/L;腹部B超提示为美克尔憩室;入院后查PCT正常,腹部CT平扫:右下腹渗出改变伴多发肿大淋巴结。


当时诊断考虑两种可能比较大,一是美克尔憩室炎,二是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都有手术指征,遂于入院当日急诊手术,行“腹腔镜探查术”。小孩麻醉药一上,用了肌松药以后,消毒前习惯性摸了一下肚子,右下腹能摸到一个直径约5-6cm大小的包块,质地硬,活动度差。当时心里顿感不妙,莫非是形成脓肿了,或者是回盲部的肿瘤。腹腔镜进去一看,发现阑尾炎症不厉害,稍充血水肿,最多只能算单纯性阑尾炎;末段回肠检查了两遍,并没看到所谓的“美克尔憩室”;问题在于回盲部水肿增厚,质地硬,与右侧腹有粘连,未见外生性肿物,回盲部肠系膜可见数枚肿大淋巴结。


术中的判断主要问题不在阑尾,而是在异常的回盲部,需要警惕回盲部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可能。请示了上级,给的意见是阑尾不切(怕切了以后早期不能做肠镜),同时肠系膜淋巴结活检。

手术后予以禁食、三代头孢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次日起恢复进食。患儿术后腹痛缓解,食纳良好,大便通畅,无发热等不适,术后第3天查粪常规无异常(术前未留到标本),术后第5天复查血常规:WBC 5.2×10^9/L,Hb 141g/L,N% 50.7%,CRP 7.44mg/L。
后面转至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提示回肠末段炎症、结肠炎症;检查中也取了肠腔内多点活检,也仅仅提示浅表炎症改变。


手术后一周,患儿自诉无明显腹痛,腹部查体右下腹压痛不明显,带了点口服抗生素和益生菌从消化科出院了。
总结与讨论
查了一下消化科的出院记录,出院诊断为“1.回盲部炎症 2.肠系膜淋巴结增大 3.末段回肠炎 4.结肠炎”。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种诊断很难令人满意。那么,该病人应该是什么问题呢?或者是什么更精确的诊断呢?
最后编辑于 2024-09-05 · 浏览 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