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山大学国际药学论坛--概况
“第三届中山大学国际药学论坛--概况
今天去上医院体检,利用一点间隙,去图书馆小坐,看到医师报,快速浏览,拍照 ,扫码,下载一些药学报道,也让本人学习一次。转发分享
2024-09-04,收录,辛老师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没有一流的专科,就没有一流的医院。”在8月10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山大学国际药学论坛”上,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教授肯定了临床药学学科对医院高质量发展所做的贡献。他介绍,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其中之一,临床药学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也鉴于此,其被纳入医院三年专科能力提升支持计划当中。

本次中山大学国际药学论坛由广东省药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承办,设立一个主论坛、八个分论坛,国内外药学领域顶尖学者、行业领袖汇聚一堂,针对“药物临床研究与转化”“肿瘤药学/抗感染药学服务与科研””临床药学学科建设”“驻科药师培训”等话题展开讨论和经验分享。

唐可京 教授
“此次大会的召开,是我们对药学学科如何紧跟健康中国新征程的时代步伐的一次探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唐可京教授期待,此次会议能切实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药学界应有的贡献。

黄民 教授
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黄民教授表示,期待能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学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细化临床药师体系建设
目前发达国家医师和药师的平均比例为2.56∶1,中等发达国家为4.47∶1。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国2021年医师药师人数比为8.23∶1,根据《“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预计到2025年,我国医师与药师人数比例才能达到5.9∶1。

肖海鹏 院长
“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国药师人才队伍建设上的不足。”肖海鹏教授介绍,我国药学人才培养时间并不短,一名药学博士的养成往往需要十余年的时间,而如此培养出的药学人才是否可以切实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是所有医药从业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肖海鹏教授期待,我国临床药师体系建设可借鉴国外经验出台《药师法》,明确临床药师定位、职责等,重视医患矛盾中责任划分;完善、细化临床药学各级人才培养,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地区差异的临床药师职责分工,从而进一步细化不同情况下培养内容、考核模式等;进一步推进行业协会的高水平基地一致性建设;制定统一的考评体系,明确药事服务收费标准,均有助于提高药师社会、经济地位。
提升药学服务价值探索
从“找药”到“进药”,再到“用药”,医院药学学科近年来正在飞速成长,与之相伴的,是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是结合临床开展应用研究、推广应用药学新技术、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等相关探索的逐渐深入。
中国的药学服务工作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药学服务从医疗服务的幕后走向台前,但公众对药师的价值认识不足。国际药学联合会(FIP)中国总代表陈征宇先生介绍,作为国际药学领域具有崇高地位和广泛影响力的学术组织,2009年起,FIP将每年9月25日定为“世界药师节”,进一步提升公众认知、彰显药学服务价值。

陈征宇 先生
除此之外,药学服务收费也是社会对药学服务价值认可的重要体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候任主委张玉教授介绍,今年2月,湖北省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新增“住院诊查费(药学加收)”“抗药抗体浓度测定”项目,并集中公布10余项现行湖北省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向合理体现药学服务技术劳务价值、促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扎实一步。目前,包括湖北省在内,我国有六省(福建省、河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山东省)出台了药学服务收费相关的政策文件。

张玉 教授
张玉书记强调,要想药学服务价值得以持续彰显,就要做到不断加强药学服务创新,实现药学服务内容的多元化和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从而达到医院药学队伍的长足发展。
拥抱新兴技术挑战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是“创新驱动”,包括人工智能(AI)、ChatGPT在内的新兴技术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并通过赋能各领域为实现新突破提供了新路径,目前已在医药和生物等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赵荣生 教授
当临床药学遇上ChatGPT,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教授做出了回答,他通过介绍ChatGPT对用药咨询回复准确性的评价研究,证明ChatGPT回答在准确率方面有良好的整体表现,但仍存在诸如对部分问题回复的可信度无法保障、重复提交相同问题可能得到不同回复等不足。
马斯克曾说过:“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机器人执行体力工作将成为一种选择。”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最终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其具体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将其应用于哪方面以及如何应用它。在这里,赵荣生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临床药学决策与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方面的成果,包括药物治疗人工智能循证医学决策支持系统、基于AI药学知识图谱的智能审方系统、基于临床异构信息数据挖掘的智能化甲氨蝶呤个体化合理用药关键技术研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下一代临床药学信息系统等。
加强多学科交融发展
“自古医药是一家,二者的发展应当相互协调、相得益彰。”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在分享环节如是说。

樊代明 院士
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医学,指的是将医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与临床最有效的实践进行整合,使其成为更符合人体健康、更适合疾病治疗的新医学体系。与之相对应的,“整合药学”则是旨在通过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临床药学等课程间的有机融合,将药学与新兴技术、现代医学、人文社科等进行整合,打通医学与药学、中药和西药、实验与临床、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壁垒,最终实现学、研、产、医、药一体化。

原永芳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原永芳教授介绍,一个优秀的临床药学人才,应当具备六方面的能力,即精准的处方审核能力、清晰的临床药学思维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严谨的培育新人能力、宣传科普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而研究型临床药师与一般的临床药师相比,更要依托基础和临床研究来发现和解决临床上的问题。以原永芳教授所在的科室为例,其带领团队结合临床科室区域特色、院内强势特色学科,开展相应的药物临床研究以及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实现科研创新与临床药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临床药师培养。
记者手记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向大家分享了其团队为之奋斗了40多年的遗传药理学研究,如今我们也有幸看到很多与之其相关的应用出现在临床,诸如精准选药和定量、靶向治疗、精准诊断或分层、遗传病级联筛查等。相信在广大药学专家的戮力齐心之下,会有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药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服务于临床、造福于大众!

最后编辑于 2024-09-04 · 浏览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