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学习藏毛窦

病例信息
患者,男,19岁,骶尾部肿物伴反复流脓3年
既往史无特殊。
注:患者身体表面,毛发特别旺盛。
患处表现如下,

分别在骶尾部,肛门六点位,即两者之间各有一瘘口,伴反复流脓

做一梭形V字切口,

此图患者为俯卧位状态
处理分析
行藏毛窦切除术

探针探明窦道

长约七公分,窦道内可见大量毛发


切除时,留取窦道底边

术后第四天

术后第四天
总结与讨论
藏毛窦也称为藏毛窦道,藏毛囊肿等,好发于青春期,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体毛旺盛人群多发。
这类窦道可发生于骶尾部、顶枕部,部分也可累及脐部等特殊部位,因解剖结构以骶尾部最为常见。有文献表明白人男性较为多见。
问:藏毛窦的临床表现:
患者的表现差异很大,既有无症状的藏毛腔或藏毛窦,也有急性感染或慢性炎症伴排出分泌物的开放性伤口,伤口大小不一。
急性期:由急性感染所致。一般有藏毛腔内毛发积累过多,继发感染。或者患者本身个人卫生导致,以及体位变换时如坐位或拉伸臀间裂皮肤时(如弯腰、仰卧起坐时),臀间区域会突发轻至重度疼痛。患者还可能感觉该区域有间歇性肿胀,以及有黏液性、脓性或血性液体流出。当患处出现疼痛伴波动感的肿块时,常常提示有脓肿的形成,此时患者常有发热和全身不适。
慢性期:患者表现为急慢性脓肿反复发作或反复溢出分泌物的窦道,同时伴有与周围皮肤不相连的毛发从窦口中生长。如无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凸起,有时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 1 mm~1 cm,周围皮肤红肿,常有继发瘢痕,有的可见大量毛发堆积。
问:藏毛窦的好发人群
⨗:肥胖人群; ⨗:臀间裂局部受过创伤或反复刺激;⨗:缺乏运动,久坐;⨗:臀间裂较深;⨗:身体毛发旺盛;
问:藏毛窦的诊断分类
1.无症状性藏毛窦:臀间裂区域存在特征性的中线毛腔(凹坑),常常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2.急性期藏毛窦:臀间裂处除了带有毛发的小凹坑外,可触及疼痛性包块。
3.慢性期藏毛窦:臀间裂处可见 1 个或多个排出黏液性、脓性或血性液体的窦道开口。
问:为什么有的藏毛窦里面没有
内藏毛发是藏毛窦的特点,但不是唯一标准。临床上有许多病例窦道内找不到毛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毛发随脓液自行排出,未及时发现;
2.有切开引流手术史,毛发可能在以往手术中排出;
3.毛发过于细小,无法分辨。
不能单靠有无毛发来判断藏毛窦。
问,藏毛窦需要与什么鉴别。
1.普通肛瘘(肛门直肠瘘):肛瘘外口一般距肛门较近,可扪及通向肛门的条索状瘘管,肛管直肠内有内口。
2.肛周脓肿:肛周脓肿通常表现为肛门或直肠区域重度疼痛,常伴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同时还会有感染指标升高,病程一般较短,多为3——7天。。
3.骶前畸胎瘤或骶前囊肿感染破溃:其窦道口较大、较深、走向不规则,其内充满肉芽组织。(课本上这样说的,没见过)。
问:治疗方案是怎样的
(1.有观点表明,无症状的不建议手术,无症状者经手术治疗后反而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2.非手术治疗,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因病原体常为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厌氧菌为主,建议可使用抗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如果没有蜂窝织炎,不建议使用,因为单独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复发风险。)
3.手术治疗“Z”字形,皮瓣移植
最后编辑于 2024-09-04 · 浏览 1.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