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之德国读博录


一眨眼又快到了每年的博士申请季,翻看了园子既往的信息,发现德国甚至海外读博信息仍旧模糊,遂提笔写下此帖,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一、 海外读博背景知识:
海外读博目前所涉及的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加澳欧新日韩”+境外"港澳",但是实际上各个地区的读博标准并不相同,下文将会大致说明情况,必要时穿插美日两国情况进行解释:
首先是各个地区的学历要求,由于欧洲地区1999年进行了博洛尼亚进程改革(Bologna process),在欧盟地区形成了所谓的“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所以前往欧洲读博必须要有本科+硕士学位,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美国和日本可以本科直博。而德国作为欧盟的中心,自然也要遵循这个进程。
其次是医学博士的类型:德国的医学博士类型很多,大体分成两类,一种是俗称的Dr.med,一种就是PhD,这两种在园内应该已经科普过了,一般来讲,Dr.med.3~4年,PhD主要看学校、地区、老板,但是有强制发表要求。美国的MD主要是以行医为目标,国际生申请难度很高,由于有了国内的临床本科学历可以直接考USMLE,也就是遵循该流程:美方学历ecfmg审核→获取同等考U资格→再通过USMLE→match,所以实际上去美国读博大部分是PhD。对于日本也是同样的,基本上都是PhD,MD指的是日本的医学本科。
德国的读博系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学校培养,一种是研究所培养;所谓的学校培养,即学生在学校里做实验、完成论文、答辩;另一种则是研究所培养,即实验和论文在研究所内完成,但是由于研究所没有授予学位的权利,所以研究所的学生必须挂靠在附近的某个学校,所以会导致一个研究所内可能有好几个大学的学生。方便理解一点,类似于国内的一家医院里有好几个学校系统的学生。
德国的毕业论文制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cumulative dissertation(累计论文制),一种是monographic dissertation(大论文制),前者就是要求发表几篇小sci,然后将这几篇sci内容串接成一篇大论文;后者则是单篇大论文,没有sci发表要求。
二、海外读博资金准备
很多人对于出国读博的恐惧来源于两个方面:1. 费用;2.语言
目前德国读博都是不收学费,只需要每学期支付少量注册费即可,一般奔赴德国医学读博的人基本上分几类:CSC(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奖学金)、岗位制博士、德国奖学金(如DAAD)、医院资助或自费。大部分中国学生德国读博的奖学金是CSC,在德国大部分地区基本都没问题。
美国主要以全奖为主,即学费+生活费覆盖,但由于中美冲突,拿CSC后很难赴美;
日本虽然收取学费,但是一般都会继续申请奖学金,除了CSC外,还可以申请其它本土奖学金如MEXT。
以德国为例,下面拆开讲部分奖学金的内容:
1. CSC奖学金:每月发放1350欧元,资助期3~4年,每年攻博名额有几千人,但是随着国内申博大环境变难,往国外申请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
2. 岗位制博士:就是我们俗称的带薪打工,按照德国的工资标准发放,从13级开始起步计算,一般是50%、75%、100%,又称作1/2、3/4、100%合同,实际上很少有能拿到全额合同的,换句话说到手的钱要打折。
3. 德国DAAD奖学金:每月1300欧元+保险在内的各类补助。该奖学金名额不多,于2022年重新在中国大陆启动。

三、德国生活成本
来德国这边,主要成本是房租+交通+食品+通讯费用:
房租方面取决于当地的地段和城市本身的规模,城市越大,房租越贵,德国南部房租要比北部贵,而南部是主要的高排名学校所在地,如LMU、TUM等。可能北部400欧就能租到一个单人间,南部一个合租间则需要600多欧。
交通方面主要由交通票覆盖。德国约等同于合江浙沪皖四个地区面积总和,所谓的“交通票”是一个月49欧的全德票(Deutschland Ticket),有了这张票可以乘坐德国境内所有的公共交通(特快火车等除外),打个比方,从纽伦堡到法兰克福距离227km,拿这张全德票一个月可以无限往返,相当于从杭州到上海天天来回通勤。2024年由于柏林地区博士生抗议,成功将全德票包含到了学期票里面,换句话说,以后折算下来交通票会更便宜了。
食品消费实际上如果自己做饭,一个月200多欧就行,平时的支付方式主要是现金和信用卡,刚来的时候花销会大些,下馆子确实很贵。通讯费用主要包含电视费+手机费,覆盖下来一个月也要30欧,前提是网络费用房租包含在内。
下图可以印证:Miete房租(包括额外费用)410€、Ernährung食品198€、Gesundheit健康支出100€,Telefon/Internet 电话/互联网 31€。

资料来源:BMBF / 第 22 次社会调查(2023 年)
四、德国读博进度:
总体来说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地方:
入学方面:德国这边入学时间灵活,全年均可,而且还有一个比较bug的点,即可以随时换学校,只要找好下家就行,容错率高;而国内则很繁琐,每年都是固定秋季入学,并且一旦被某个学校录取到渣导名下,要么忍,要么退学重考/重申。
科研方面:基本上将新人当作小白一样教导,从如何使用超净台到使用试剂,也会配备专用的工位和电脑,即实验室和办公室分离,对于国内毕业的专硕而言非常好。教授会定期要求学生跟进汇报,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也可以直接问,日常工作以邮件联系为主,整体来讲氛围轻松。
进度方面:这个就是比较大的弊端了,总体来讲进度很慢,比如订购试剂也要比较久的时间才到。所以工作安排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一个环节拖拉了, 后面都会变得很慢。
日常方面:平时主要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日常生活用英语其实也能凑合,如果会德语就更好不过了。平时有双休和假期,由于德国的签证是申根签,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其它国家看一看,感受一下不同文化,练习一下英文,附上一张冰岛大学照片。

园子里以后可能会不定期更新一些其它的留学帖,敬请期待~
最后编辑于 2024-08-26 · 浏览 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