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当乳腺癌遇见急性白血病,脐带血带来新希望

发布于 2024-08-19 · 浏览 2063 · IP 浙江浙江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实体肿瘤继发血液肿瘤的患者,给临床治疗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在此我们向大家分享一例乳腺癌晚期患者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治经过。

59岁的张女士于2020年发现左乳肿块,经乳腺肿块穿刺确诊为乳腺癌cT2N3bM1 IV期,行8次新辅助化疗后,于2020.6.17行左乳癌根治术,术后口服阿那曲唑片内分泌治疗。2021年复查发现乳腺癌肝转移,张女士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肿瘤微波消融术;2022年全身骨骼显像提示骨转移,疾病进入终末期,张女士只能选择继续内分泌治疗。 

在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张女士的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进行性加重,经血液科会诊后完善骨髓检查发现原始细胞占25%,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检查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染色体46,XX,t(8;21)(q22;q22)[15]/46,XX[5],确诊为治疗相关AML。

接下来患者的治疗该如何选择?鉴于患者乳腺癌伴肝转移、骨转移,一般状况差,难以耐受标准化疗。第一疗程选用VA方案(阿扎胞苷+维奈克拉)靶向治疗,期间发生重度骨髓抑制伴感染,1月后复查骨髓提示原始粒细胞占74.5%,同时乳腺癌的肝转移肿块较前增大。 如此差的预后下一步该如何选择,继续换强化疗方案,还是直接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考虑到患者行强化疗风险不亚于移植,且缓解的概率较低,可能失去移植机会,同时乳腺癌也在进展,与患者及家属讨论后决定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供者的选择,由于患者本人不愿意子女捐献,此时肿瘤负荷高,没有时间等待无关供者的筛选,脐带血成了唯一选择。临床研究显示脐带血移植后诱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更强,移植后复发率更低。通过对国内公共脐血库配型检索,没有单份脐带血的细胞数量符合要求,因此我们为患者选择了双份脐带血移植。一份脐带血单个核细胞TNC 3.9x10^7/kg,CD34 0.74x10^5/kg;第二份脐带血单个核细胞TNC 1.8x10^7/kg,CD34 0.84x10^5/kg。

脐血移植植入失败率相对较高,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预处理方案需要全面考虑患者基础疾病及合并症、体能状态等因素,患者经历3年的乳腺癌治疗,第一疗程VA方案经历了严重感染,对高强度预处理的耐受性差;且患者乳腺癌伴肝、骨转移,预处理方案最好能兼顾乳腺肿瘤。我们科创建的含低剂量全身放疗(TBI)的FACT(TBI+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耐受性良好,脐血植入率高。TBI与化疗无交叉耐药,对实体肿瘤有非常好的疗效,且TBI促进脐血植入。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加入另一种抗肿瘤药物塞替派,塞替派是一种烷化剂,临床适应症为乳腺癌、卵巢癌等实体肿瘤,国外研究含塞替派的预处理方案能显著改善脐血移植效果。塞替派具有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通透性,对预防中枢复发也有较好作用。

在精心设计的预处理方案及仔细选择的脐血干细胞的支持下,移植后+28天粒细胞植活,+35天血小板植活,随着血象恢复,感染迅速控制。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张女士顺利出仓。在移植后+120天时复查PET-CT及骨穿,患者乳腺癌及白血病均处于持续缓解状态。

对于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脐带血移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特别是对于无法获得缓解的难治性白血病,不宜延误移植时机,脐血干细胞有更强的抗白血病潜能,为患者提供获得长期生存的希望。

 

 

患者治疗前后PET-CT.doc (93.2 KB)
乳腺癌 (248)
急性白血病 (16)
急性髓系白血病 (14)

最后编辑于 2024-08-19 · 浏览 2063

3 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