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眼科医师 · 发布于 2024-08-18 · IP 河南河南
2058 浏览
推荐、达人点赞 2 项荣誉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7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病例1:患者男性,30+,近半年来反复多次右眼角膜上皮剥脱,无外伤史,自诉揉眼后出现异物感、疼痛。

previewplay video


病例2:也是男性,年龄也是30+,自诉近两年来左眼反复多次出现角膜上皮剥脱,既往在外院就诊,配戴过两次绷带镜。


preview
此视频仅专业人士可见
去登录
img
img

这两例患者角膜上皮非常“松”,都是单眼发病,第一例患者本来想用颞子把松脱上皮撕下来,但是一扯整个上皮都松动了,遂用针头把上皮先“切出一个边界”,最后扯掉,然后又用针头刮了刮前弹力层,最后配戴绷带镜。

遇到这种患者,我怀疑会不会是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或者更准确一点的诊断应该是“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RCE)是各种原因导致角膜上皮基底膜链接异常,以松散黏附的角膜上皮反复剥脱为特征的角膜疾病,且容易复发。

病因包括: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外伤、指甲造成角膜轻微擦伤,或眼科手术后引起,或者合并全身疾病,糖尿病、化学伤、MGD等。

症状:突发眼痛、畏光、流泪,或伴视物模糊,常发生在晨起。

体征:局部点状或片状的上皮剥脱,伴或不伴上皮或上皮下水肿混浊。

角膜上皮黏附异常(检查方法:表麻,在裂隙灯下用棉签尖端轻触角膜,很容易推动,并且出现上皮皱褶或脱落,则判断为角膜上皮黏附疏松)

在角膜营养不良的患者中,用裂隙灯后照法双眼可见点状、微囊状、指纹状、格子样改变。

治疗方法:人工泪液、抗生素、绷带镜。

手术治疗:角膜浅基质层针刺,通过角膜微小创面形成瘢痕,使上皮与其下方基底膜紧密链接。

方法:撕除剥脱区域及周边约0.5mm范围内的角膜上皮,以25G针头垂直于角膜表面在无上皮区穿刺,根据角膜上皮剥脱范围均匀连续穿刺10-20个点,点与点间隔0.5-1.0mm,深度以针尖刚刚刺入角膜为准,最深不超过1/4角膜厚度,缺点是会形成瘢痕影响视力,一般适用于非视轴区病变,术后仍有复发可能。

(目前这种方法还没试过,借机普及一下针头的大小)

G值表示的是gaue口径,值越大反而针头约细,G值都是衡量针头的外径。


img
img

PTK:使用准分子激光对病变区域进行切削,其原理可能是激活了成纤维细胞,促进角膜上皮与基底膜之间的黏附,一般深度为15-20um。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3)
纠错
20 10 17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