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CK-MB>CK的常见原因分析

发布于 2024-08-13 · 浏览 1393 · 来自 iOS · IP 山东山东
icon子汉 推荐
icon子汉 已点赞

理论上CK-MB是CK的同工酶之一,其活性是不可能大于CK的,但在日常生化检测中,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常出现CK-MB检测结果大于CK的情况,

常见原因有以下四种

1血清中存在大量CK当CK活性很高时,相应的会出现M亚基的含量升高,当超过抗CK-M亚基的含量时,会出现剩余的M和B亚基同时参与反应,也会引起CK-MB的假性升高。因此当CK活性超过1000U/L时,可能需要稀释样本来测定CK-MB活性。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等。

2 血清中被忽略的CK-BB出现大幅度升高生化检测中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其活性,其检测原理以忽略血清样本中少量CK-BB的存在为基础,如果机体内CK-BB含量较高且大于CK-MM时,我们得到的CK-MB结果就成为CK-MB加2倍的CK-BB,导致CK-MB假性升高,此时的CK-MB结果就会大于CK。CK-BB正常情况下是存在于人的脑组织、平滑肌、甲状腺、胃肠道等组织中的,当平滑肌等组织受损或癌变时,如败血症、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胃肠道恶性肿瘤等会释放CK-BB进入血中。

3 血清中存在巨CK1及巨CK2巨分子酶因其分子量大,在体内不易排出也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而降解,又因其有较长的半衰期,而在血中存留时间较长。在常规生化检测中往往易引起酶活性假性升高及同工酶的改变。巨CK不可被抗CK-M亚基抗体抑制,导致CK-MB活性的假性升高。可见于恶性肿瘤、成人肝病(如肝硬化)、儿童心肌病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因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大量坏死造成线粒体内酶类释放或CK-BB与免疫球蛋白结合成大分子免疫复合物导致。

4 标本出现溶血情况红细胞中虽不含CK,但红细胞中含有腺苷酸激酶,能直接参与CK-MB活性测定反应,使测定结果假性偏高。可见于标本溶血及一些溶血性疾病等。

溶血 (14)

最后编辑于 2024-08-13 · 浏览 1393

回复10 1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