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医张胜兵:肺癌咳嗽1年,结节越治越多,改吃中药5个月,咳嗽结节全消

发布于 2024-08-08 · 浏览 1589 · IP 湖北湖北
icon四川-海天 推荐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个人信息:姜某,女,53岁

主诉:咳嗽1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痰,胸前区隐痛,自行服药调理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医院就诊,经CT检查提示:左上肺多发性结节,诊断为左上肺癌,周围型。遂进行西药化疗,每月一次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咳嗽减轻,但喉中觉得有异物感,咳不出。随后复查胸部CT:影像双肺多发性结节。现患者欲求中医治疗,遂经人介绍于门诊就诊。

症见: 精神尚可,胸闷痛,干咳少痰,口干多饮、食欲较差,大便秘结,睡眠较浅,多梦,偶有盗汗,手足心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涩小数。

分析处理

读完病案,可知病人的西医诊断为肺癌,患者以“咳嗽1年”为主诉,且患者自觉喉中觉得有异物感,可知中医诊断为咳嗽、梅核气。偶有盗汗,手足心发热,说明有阴虚。食欲较差,则说明脾胃气虚。热灼津液故干咳少痰,口干多饮、大便秘结。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输布,致湿聚生痰;肺为贮痰之器,痰浊留于水之上源,阻滞肺络,痰瘀为患,结于胸中,肿块逐渐形成,导致胸部闷痛肺失肃降,故本病的发病与痰、热、虚、淤密切相关。肺胃宣降失常,聚津为痰,气郁痰阻,互结于咽喉,故喉中觉得有异物感,咳不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涩小数则明显是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聚凝成痰,痰热淤互结之象。所以该患者的症状为痰气互结,阴虚肺燥。在治疗上应该清热滋阴,化痰散结。我采用的是半夏厚朴汤、二陈汤、泻白散等加减。

西医诊断:肺癌

中医诊断:咳嗽、梅核气

证型:痰气互结,阴虚肺燥

治则:清热滋阴,化痰散结

处方:半夏厚朴汤、二陈汤、泻白散等加减

拟方:法半夏30克、浙贝母30克、生牡蛎30克、生龙骨15克、生鳖甲30克、厚朴15克、苏叶10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桔梗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灵芝15克、龟板15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天花粉30克、胆南星10克、炒白芥子15克、穿破石15克、丝瓜络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

同时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配制丸药3个月,以治其本。

二诊:患者咳嗽减轻,胃口转好,精神状态改善,手脚心还有点烧,继用原方基础上加西洋参10克。后来患者在此方基础上略作加减,坚持水药加丸药进行治疗。

后续:患者各种症状消失,身体状态良好,医院说她这个病复发后,治疗效果会很差。治疗5月后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如今健如常人。

总结与讨论

本例患者即有痰凝血瘀,又有阴虚肺热,又有明显的痰气互结之梅核气,故以半夏厚朴汤、二陈汤合泻白散加减。

1、半夏厚朴汤

本方主治梅核气是由情志不畅,痰气互结咽喉所致。方中半夏化痰开结,降逆和胃,重在降逆;厚朴下气除满,以散胸中滞气,重在行气,二者相伍,一化痰结,一行气滞,痰气并治,使痰降则气行,郁开则痰降。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祛湿化痰;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宣通胸中之郁结之气,助厚朴顺气宽胸。

2、二陈汤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君药。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两药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了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使湿祛痰消,治其生痰之源。甘草化痰和中,调和诸药。

3、泻白散

方中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地骨皮甘寒,直入阴分而泻肺中伏火,两药相合能清泻肺火,使热清气降,蒸热咳喘之证自除。炙甘草养胃和中,培土生金。

4、加减用药

胆南星、炒白芥子祛湿化痰。以浙贝母、生牡蛎、生鳖甲来软坚散结。桔梗、枳实、青皮以行气。灵芝、龟板、生龙骨潜阳安神。加黄芩清肺部郁热。丹参、红花、穿破石、丝瓜络活血化瘀兼通络脉。诸药合用以达标本兼顾之功。

肺癌 (335)
咳嗽 (1061)
癔球症 (2)

最后编辑于 2024-08-08 · 浏览 1589

6 12 1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