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病例诊疗分析】外踝骨折-治疗选择及方法(骨科医师必须掌握)
病例信息
患者老年女性。
主 诉: 外伤致右踝肿痛、活动受限9天
现病史: 患者于9天前因外伤不慎扭伤右踝,剧烈疼痛,伴右踝关节活动受限,无头晕头痛、胸闷心悸、腹痛腹胀等不适。自行在家休息,疼痛一直无好转,伴肿胀明显。为求诊治,来我院治疗。行X线提示右外踝骨折,断端移位;我科以“右外踝骨折”收入院。
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
专 科 情 况
轮椅推入病房,无法站立行走,右踝短缩、成角畸形,局部肿胀、瘀青;局部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音及骨擦感,右小腿纵向叩击痛阳性。右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左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肢体远端感觉、血运、皮肤温度未见明显异常。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
实 验 室 及 辅 助 检 查
X线提示右外踝骨折;
入院诊断:右外踝骨折
分析处理
影像学检查如图:




右外踝斜行劈裂骨折,骨折移位明显。大于2mm,有外旋畸形,符合手术指征。
完善相关检查,拟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总结与讨论
如何把握外踝骨折的处理方案?
本例适合什么方法进行内固定?
【外踝篇】
至于外侧,就是外踝骨折了。

比较简单就是皮下,也没有什么重要的结构。大家知道,这就是一个标准的AO操作。它一般的都是短斜型或者螺旋型的。

比方说旋后外旋,它的很经典的骨折线,就是从前下到后上。这个就需要AO的技术来做到坚强固定。

解剖复位,你可以看到我们这图示里头。先复位,巾钳先夹住,然后用一个拉力钉把骨折先加压固定,然后再用一个中立的钢板来做一个保护加压的固定。这是我们非常常见的,经典的AO的手术操作。

现在也有很多人根据外踝的损伤机制,它是距骨向旋后外旋顶这个外踝造成的前下到后上的骨折线,远端是向后方移位的。
用一个所谓滑动钢板,从后侧固定外踝。这样的话,更符合它的受伤机制。逆着它的受伤机制,这样固定会更牢靠,更符合生物力学。这也是比较时髦的一个固定方法。有很多文献来支持这个(方法)。

我们知道防滑这种方法呢叫防滑钢板的固定。它有很多优点,比方说它在后侧,你从后往前打这螺丝钉,就不要担心。钉子会不会进关节。
文献认为这种固定方式是更符合生物力学的原理。另外它放在后侧,就免得你放在皮下,外侧皮包骨头这样可以摸到这些钢板和螺丝钉,病人会觉得不太舒服。
后踝可以用一个切口,用这个后侧外踝的固定,再做后踝的固定,用一个切口就可以解决,这是它的一个优点。现在也比较时髦,很多人用防滑钢板治疗。

但是也有文献报道,这两个固定的效果是一样的,并发症的出现率也是一样的。它的金标准还是我们常规用的外侧放置钢板。
有一种病人是有一定的优势:就是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人。
因为刚才我说了,防滑钢板更符合外踝损伤的力学的机制,所以放在后侧。对于特别骨质疏松的病人,比放在外侧更有优势。

此外,除了这些经典的固定和防滑钢板,也有一些其他的固定方式。要根据病人骨折的类型来选择。比方说骨折块比较小,外踝是一个撕脱骨折,是受张力的一个损伤,我们也可以用张力带来固定。这也是很巧妙的一个办法。

你看我这个X光片显示的就是一个经典的固定方式。先用拉力螺钉把骨折端直接加压,再用一个中和或者保护钢板来保护你所取得的解剖复位和加压固定。这是很经典的一个办法。

那么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人呢?你要想到要用钢筋水泥。
就是说太骨质疏松了,你用螺丝钉可能都不能把持外踝骨折的复位,这时候要想到先用克氏针。先把它复位的外踝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在外侧再用钢板,很可能那个螺丝钉会跟克氏针有一些冲突、打架的情况。

这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螺丝钉跟钢丝卡在一起呢,会更稳定。这是我们所谓钢筋水泥的固定。

对于粉碎骨折呢,有时候我们找不到参照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有时候需要更多的透视,或者跟对侧比较,或者用Coin sign(硬币征),环形的体征来确定。腓骨没有短缩和旋转畸形,这是很重要的。
粉碎骨折你找不到标志,用桥接的固定,一定要保证腓骨的长度和旋转。这是外踝的固定。
最后编辑于 2024-08-03 · 浏览 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