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如何在临床落地
按:
这文章很有价值,推荐网友学习。
“行政部门的回应是“医生就该奉献”。但是,从根本上说,道德、伦理不是医生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枷锁”。
这话能上报,也算是一次突破。
标题-2:眼科主任武耀红,为这女孩做双眼皮,风险也是.的。能报道 出来,一定是成功的。假如不成功呢?岂非又 是一埸纠纷?
主任医师双卫兵,开了价值仅1.25元的国产药,患者并不买账,去医务科投诉双卫兵。
点评:首先使用仿制药,现在是医保部门首推临床用药要求!这种情况,把责任落在医生沟通不充分?
本人隔三差五接到咨询,就是现在国产仿制药”行不行“的疑问。
我的回答,倒是很响亮:过去青霉素发牌供应时,药品质量,想要好,也好不到哪去。现在科技水平上去,质量想差,想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就是民众的基础认识水准问题,过去一台电视机,要专人手捧天线,不定地转。现在的电视机,闭着眼睛买一台,质量都上档次,足够人们随便看节目。国产汽车,也一样。完全能够满足你代步工具。
加强民众的基础教育。本人在《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科普讲座中,对民法典中”知情同意“作了讲解(视频时段:45:50 ,开始);提出,要在生病前加强科普教育(视频时段;48:30;54;0601:19:29)),不能指望在抢救生命的紧急关头,去空谈,因为,没有时间。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专家杨振刚,报告中提到:心肌梗死,需要放支架,家属同意签字,平均要化1 个小时,字签了,人死了,老外都感到惊奇(视频时段:01:19:29)
2024-07-30,15:45 整理,完笔,辛老师
文献
【1】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
【2】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原始直播(钉钉版)
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原始直播(钉钉版)已下架-2025-03-03核--见【1】
(https://n.dingtalk.com/dingding/live-room/index.html?(已下架-2025-03-03核查)roomId=7MyufBNcOTZpSeKR&liveUuid=281587a3-9c56-442a-8c15-4938438fc381
辛老师--2024-04-20,黄岩书城-科普讲座-《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钉钉直播,点出以上--链接网址,点击第3 个符号(左转),可使画面调转方向观看。
辛老师,2024-06-07,早上调试,记录,回应全国网友提问:你的钉钉直播--不能打开--的问题)
人文·观察
医学伦理如何在临床落地
健康报,2024年7月16日(5)
□本报记者 吴风港
7月6日,在由《医学与哲学》杂志和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共同主办的医学伦理学实践中的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高校、医院、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等70余人围绕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伦理问题展开讨论。
标题-1:临床实践面临医学伦理难题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指引着医学向善求真,为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然而,临床实践复杂多变,医护人员仍常会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文芳表示,面对每天络绎不绝的患者,如何既快速高效地完成诊疗工作,又细致深入地做好医患沟通?现场还有临床医生补充道,在日常工作中,临床决策要综合考虑伦理的“境”与“情”,这使得临床决策不能只限于医保、指南等各种规制的要求,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个体特征、价值取向、经济承受能力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患者利益至上。
与会临床医生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年轻医生下夜班后回家休息,但是在休息时间被安排到院工作,年轻医生拒绝了。医院行政部门以“医生职业特殊,休息应该让位给工作”为由,给年轻医生开了罚单。该科室主任想为年轻医生争取免受处罚,然而行政部门的回应是“医生就该奉献”。但是,从根本上说,道德、伦理不是医生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枷锁”。
近年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投入仍显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医疗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逐利”问题,对医学伦理提出了挑战。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主编杜治政教授指出,当前临床伦理出问题的主要环节在机构(医院)伦理上,医院的市场经营取向是导致我国临床实践中出现各种伦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医学伦理落地临床实践必须从机构(医院)伦理上进行治理。早在2004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就已经给解决当今医疗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指明了方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加强对医院内部分配的指导监督,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如果能将此项政策落实好,将极大地帮助医院更好地回归公益性,让医生可以专注于医疗工作,让伦理落地临床实践。
标题-2:医学伦理指导临床实践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武耀红遇到过一位想做双重睑手术的女孩。这种手术对武耀红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但是当女孩撩起衣服,露出肚子上因为肝移植手术而产生的巨大瘢痕时,武耀红倒吸了一口凉气。女孩不具备手术指征,武主任随即劝退了她。但是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女孩在家人的带领下到医院六七次,坚持要做双重睑手术。“武医生,我现在很冷静,我知道我自己的身体情况,但我还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拥有一副双眼皮,另一个就是去英国读两年书。”听到女孩恳切的请求,武耀红的内心有些动摇。
绝大多数情况下,医生都会把有利于患者健康的医疗方案告诉患者,从而引导患者作出最有利于自身健康的决策。但是,如果一名患者在知晓利弊得失的情况下,仍作出了对自己并不是最有利的决定,医生还要为其趋利避害吗?武耀红再三考虑,决定先在女孩的耳后做一个皮肤试验,看是否会形成严重的瘢痕,结果没有。他最终选择尊重患者自己的决定,给了女孩一副完美的双眼皮,帮她实现一个心愿。女孩在半年后因原发疾病离世。给女孩做眼部手术可能不符合医学指南的要求,但这是医生一个充满善意的伦理决策,因为拥有一副双眼皮对这个特殊的女孩来说如此重要。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双卫兵回忆说,自己从医之初接诊过一位患者,考虑到患者经济条件不佳,他在确保疗效的情况下,给患者开了价值仅1.25元的国产药。然而,患者对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决定并不买账,去医务科投诉双卫兵,指责他看病不负责任。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医患之间的沟通还不够充分。医生并没有把自己的好意告诉患者,患者对他的做法产生了误解。从那以后,充分的沟通成为双卫兵行医生涯中的重要行为准则。
与会专家表示,期待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可以助力医护人员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医学发展赋能。
最后编辑于 03-03 · 浏览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