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芙玲教授:不断突破,MZL的诊疗现状、进展与展望
边缘区淋巴瘤(MZL)属于惰性淋巴瘤,是老年人中第二常见的淋巴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及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MZL患者的生存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部分患者面临联合治疗带来的血液学毒性、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因此,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MZL患者制定具有一定疗效且耐受性高的“无化疗”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MZL治疗的整体疗效。值此之际, 诚邀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周芙玲教授 ,分享MZL治疗现状与前沿进展,提升临床MZL的治疗。
CCMTV:MZL是老年中常见的淋巴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MZL的治疗现状,目前存在哪些挑战?
周芙玲教授:MZL是B细胞NHL的第三大常见类型,MZL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其临床结局取决于临床和生物学预后因素以及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新药时代,MZL临床选择丰富,但仍缺乏标准且具有Ⅰ类证据的一线系统治疗方案。
因此,如何在MZL长病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制定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的管理方案非常重要。MZL的治疗领域亟需新型治疗方案,以BTK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为临床诊治MZL提供新思路,改善了MZL患者的生存。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含BTK抑制剂的治疗方案,让MZL患者获得更好、更深度的缓解,且安全可耐受、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是研究者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CCMTV:自BTK抑制剂问世以来,以其为基础的“Chemo-free”方案成为研究热点,新一代BTK抑制剂不断探索,展示了其巨大潜力,您能否谈谈目前BTKi的“无化疗”研究进展?
周芙玲教授: 在既往研究中显示,新一代BTKi在MZL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有望解决MZL患者目前的治疗困境,新一代BTK抑制剂通过分子结构优化,具有更高选择性,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时,可以使利妥昔单抗能最大程度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效应,其联合治疗方案MZL治疗中具有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
2023年ASH的展示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了BTKi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纳入10名MZL患者,探索BTKi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一线MZ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ORR为90%。中位随访13.0个月,中位PFS尚未达到,6个月PFS率为100%。安全性良好,未报告脱靶相关不良事件,如房颤、腹泻、大出血等。未来BTKi联合治疗方案一线治疗MZL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CCMTV:MZL患者的长期、全病程管理中,治疗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尤为重要,如何进一步优化MZL患者的不良反应管理,目前有哪些新进展?
周芙玲教授:2024EHA会议上公布了一项探索BTKi(奥布替尼)治疗对既往BTK抑制剂不耐受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入组47例既往BTK抑制剂不耐受的iNHL患者,其中5例MZL。研究结果显示,38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58%实现了血液学缓解,且无一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
奥布替尼作为新一代BTKi,实现更高选择性和安全性的突破,在既往BTKi治疗不耐受的患者中安全性良好,疗效可持续,在MZL的治疗中进一步展现出其临床潜力。
CCMTV:2024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中,奥布替尼列为边缘区淋巴瘤(MZL)二线治疗的I级推荐方案,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对于MZL未来的治疗,您有哪些展望?
周芙玲教授: MZL患者多为老年人、生存期较长。老年人多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房颤等。既往化疗方案很多患者不耐受,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情况临床常见,患者生活质量很低,预后不佳。2024版CSCO指南指出,不适合接受化疗的患者,可以推荐使用 BTK抑制剂。
在目前的研究中也提示,BTK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安全性好,患者治疗过程中更容易耐受,为不能耐受化疗方案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2024EHA的公布的研究中显示惰性淋巴瘤患者换用BTKi后(奥布替尼),疗效非常明显。BTKi联合利妥昔单抗的“高效低毒方案”为MZL患者的一线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策略,期待后续长期随访结果以及前瞻性临床研究予以佐证。
专家简介

周芙玲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主任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
武汉大学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200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2011-2014年先后在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及斯坦福国际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研究方向为血液肿瘤相关基因及分子靶向治疗
主持国家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技部创新专项1项
在 NAT COMMUN, Clin Cancer Res,Blood Cancer J,EClinicalMedicine 及 Mol Cancer 等期刊发表1 区论文 30 篇。国家发明专利12项
主持全国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等10项,主编“十三五”及“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主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虚拟仿真及MOOC课程建设项目等7项
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卫生健康行业妇联副主席
最后编辑于 2024-07-29 · 浏览 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