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眼肌麻痹何为

患者张某某,男,60岁,2023年09月15日入院。
主诉:以“左侧肢体无力4天”主诉入院。
现病史:4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左手握力差,左上肢可抬举,左下肢行走不灵活,头晕,偶有眩晕,视物重影,无恶心、呕吐,舌强,偶有饮水呛咳,持续性,生活尚能自理,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无流涎,无意识不清、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当地未予诊治,为进一步诊疗,今来我院,急诊行头颅+胸部CT后按“脑梗死”诊断收住我科。自发病以来,无胸痛、气短,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咯痰,食纳夜休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2型糖尿病”14年,门冬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8u、长秀霖晚10:00皮下注射10u,未规律监测血糖及饮食控制,空腹血糖波动于9-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mmol/L,血糖控制不佳。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居本地,长期在本地生活,否认外地及疫区久居史,无其他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传染病史可载。
体格检查:T 36.2℃ P 84次/分 R 20次/分 BP 120/80mmHg 发育正常,体型适中,神志清楚,精神差,推入病室,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无畸形,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鼻通气畅,鼻腔内未见脓血性分泌物流出,副鼻窦无压痛。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未见脓血性分泌物流出,乳突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正常,叩诊双肺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未闻及细小啰音,未闻及干鸣。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界正常,心率84次/分,心音低,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 Sign阴性,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肾区无叩痛。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见专科情况,双下肢无水肿。肛门、外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语利,右利手,查体合作,双侧额纹对称存在,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应灵敏,复视,眼睑无下垂,双眼向左侧水平运动时,右眼内收差,内上、内下运动差,双眼闭目时左眼轮匝肌肌力较右侧稍差,左眼可见旋转性眼震,伸舌左偏,口角不歪,双侧鼻唇沟对称,咽反射存在,左侧肢体肌力4级,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双侧腱反射(+),左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Gordon征阳性,颈软、Kernig征及 Brudzinski征阴性,左侧指鼻、跟膝胫试验不稳准,Romberg征(-)。
眼震及眼肌麻痹检查如下:

辅助检查:23-09-15糖化血红蛋白 11.27 % 偏高、23-09-15葡萄糖 18.31 mmol/L 偏高,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肝炎系列、凝血系列、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酶、甲功未见异常。 头颅CT(本院急诊 2023.09.15):1、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双侧苍白球钙化。2.右侧叶间胸膜增厚 3.冠脉壁钙化。上腹部+泌尿系B超:左肾囊肿 前列腺增大伴钙化、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总动脉内膜毛糙、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头颅磁共振未做。心电图:1.窦性心律;2.STV1~V3上移;3.STII、III、aVF下移。
初步诊断:1.急性脑梗死(脑干 小动脉闭塞型)2.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3.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患者急性起病,出现头晕、复视、行走不稳、左侧肢体无力,既往糖尿病病史14年,血糖控制极差,结合神经系统查体,定位:脑干,定性:缺血性脑血管病,TOAST分型:小动脉闭塞型。患者眼肌麻痹(右眼不能内收,内上、内下运动差、双眼闭目时左眼轮匝肌肌力较右侧稍差(面神经核),左眼可见旋转性眼震),本病考虑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表现为两眼向病灶同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有眼震;辐辏反射正常。依据患者症状及临床表现(头晕、复视、眼震、行走不稳、眼肌麻痹、左侧肢体无力),考虑:脑干梗死,积极治疗脑血管病及病因控制。
鉴别诊断:1.脑出血:多在活动状态下发病,病情进展快,伴颅内高压症状,病史及头颅CT检查发现出血灶可明确诊断。
2.颅内占位病变: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和脑脓肿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灶性体征,颅内压增高征象不明显时易与脑梗死混淆,CT或MRI检查有助确诊。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见于老年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多(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颈内动脉系统TIA:表现为发作性肢体单瘫、偏瘫、面瘫,病变对侧单肢或偏身麻木。单眼一过性黑曚或失明,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眩晕、恶心、呕吐,偶有耳鸣(迷路动脉缺血),眼外肌受累出现复视,短暂性全面遗忘(一过性记忆丧失,时间、空间定向力障碍),脑干网状结构缺血出现双下肢无力而跌倒发作,随即自行站起。大脑后动脉缺血致枕叶视皮层受累出现一侧或双侧视力减退(近视力、远视力)、视野缺损,脑干或小脑缺血出现行走不稳。头颅MRI正常或未显示责任病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脑电图不支持。
4.周围性眼肌麻痹:一般累及眼内肌(瞳孔改变)及多支眼外肌,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
5.核性眼肌麻痹:指脑干病变(血管病、炎症、肿瘤)致眼球运动神经核(动眼、滑车、展神经核)损害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可选择性损害个别神经核团;②常伴有脑干内邻近结构损害;展神经核病变常损伤围绕展神经核的面神经纤维,伴发同侧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③核性眼肌麻痹时常累及双侧。
6.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展神经核之间内侧纵束下行纤维,表现为两眼向病变同测注视时,患者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内收正常;辐辏反射正常。
7.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杯盖部病变,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也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常见于脑干腔隙性脑梗死或多发性硬化。
8.核上性(中枢性)眼肌麻痹:特点:①双眼同时受累;②无复视;③反射性运动仍保持。本病暂不考虑。
患者入院不到9小时(6:28-15:14),预约头颅磁共振检查未做,患者及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上级医师查房后同意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3天后电话咨询患者家属检查情况,上级医院行头颅磁共振考虑:脑干梗死,进一步安排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
后续上传咨询结果。
最后编辑于 2024-07-26 · 浏览 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