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外科伤口相关内容及换药处置–外科医生需要学习的细节

骨科版达人 · 最后编辑于 2024-07-26 · IP 四川四川
5834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6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yT68qflZdONMF4NC4izmQ


01


伤口的概念

伤口是正常皮肤组织在致伤因子(外科手术/ 外力/ 热/ 电流/ 化学物质/ 低温等)作用下造成的组织损伤,导致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皮肤正常功能也受损。


02


伤口愈合的4个阶段


01止血

当我们受伤,可能会流血,作为愈合第一个阶段,我们的目标就是止血。在这个阶段,身体激活人体紧急修复系统、血液凝固系统,如同形成一个水坝阻止排水。在这个过程中,血小板与胶原蛋白接触,导致激活和聚集,血小板凝块有效阻止出血。

02炎症

炎症是自我防御的阶段,主要是中性粒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破坏细菌和清除碎屑,分泌生长因子和蛋白质,将免疫系统细胞吸引到伤口促进修复。这个阶段约4-6天,常伴水肿、皮肤发红,发热和疼痛。

03增殖

一旦伤口清除,进入到阶段3,增殖阶段,分三步:填充伤口,体现在新的肉芽组织填充到伤口床,形成新血管-伤口边缘不断收缩促进伤口闭合-上皮形成,覆盖伤口。该阶段约持续4-24天。

04成熟

成熟阶段,胶原纤维重新组织,新组织慢慢获得力量和灵活性,组织重塑和成熟,拉伸强度总体增强。这个阶段约21天-1年。

img


03


伤口的分类

1、按照时间长短分类:急性伤口和慢性伤口

对比急性伤口

慢性伤口定义突然形成且愈合较快的伤口,其愈合过程以及时平稳的方式进行。

伤口停滞在炎症阶段,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到达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伤口。

类型手术切口、II度烧伤烫伤、浅层皮外伤,皮肤急性放射损伤,II度压疮,咬伤等

静脉/动脉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创伤性溃疡、压力性溃疡,大面积烧烫伤等时间大部分伤口7-10天明显愈合;部位不同愈合时间不一样,头面部血管较为丰富愈合快,四肢关节部位较慢,约半个月。超过一个月未能愈合或者无愈合倾向

处理宜敞开,尽早清洗伤口,刺激性敷料脱去脓痂及坏死组织,尽量避免抗菌素,对于裂隙状尽早缝合,溃疡面积大的健康肉芽面尽早植皮。

主要治疗为病因治疗。非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感染、促进愈合,主要为清洁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加强换药。






2、按照是否污染分类:清洁伤口、清洁污染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

2.1清洁伤口:无发炎现象;未进入消化道、生殖道、泌尿道;完全缝合的伤口;若有引流,则采用密封式引流者;非穿刺性的伤口。


2.2清洁污染伤口:进入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泌尿道等管道,而无特殊污染的手术伤口。无感染性的胆道、阑尾、口咽的手术伤口。手术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污染。


2.3污染伤口:开放性的、新的、意外性的伤口。肠胃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手术过程有明显的污染者。有急性发炎,但未化脓。


2.4感染伤口:有坏死组织的外伤伤口。内脏穿孔。已有感染的伤口。


3、根据受伤的深度:分为浅表性或上皮性损伤伤口、穿透性伤口、复合伤伤口。

3.1 浅表性或上皮性损伤伤口:这类伤口累及表皮层,因表皮具有再生能力,愈合后一般无瘢痕,如I。烧伤或烫伤伤口、中厚皮片供皮区均可视为浅皮性伤口。

3.2、穿透性伤口:指皮肤创伤累及表层和真皮,有时甚至深达皮下组织,有时肌肉和内部器官叶可受累,此类伤口也称贯穿伤伤口,包括切割伤、刺伤、撕裂伤、爆炸伤、挫伤、火器伤等。

3.3 复合伤伤口:此类伤口可由穿透伤的钝力伤引起,也可由热力伤或机械伤所致,如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开放性骨折伴脱套的严重挤压伤、撕脱伤等。在复合伤情况下,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即二次损伤,主要为局部缺血、再灌注现象或骨筋膜室间综合症引起的血管损伤所致。穿透伤与复合伤伤口常难以区分。

4、按照颜色进行分类:红色伤口、黄色伤口、黑色伤口、混合伤口。

4.1 红色伤口:指治疗过程中有健康血流的肉芽组织伤口或增生期外观红色伤口,清洁或正在愈合中的伤口也属于此类伤口。

4.2黄色伤口:指伤口外观有坏死残留物,伤口基底多附有黄色分泌物和脱落坏死组织。一般黄色伤口又指感染伤口。

4.3黑色伤口:指缺乏血液供应而坏死并有干硬痂的伤口,如糖尿病足干性坏、深度压疮表面的坏死痂皮。

4.4混合伤口:指红色和黑色混合性伤口,黄色和黑色混合性伤口,红、黄、黑混合性伤口。

04


伤口闭合的类型

伤口的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急性炎症期→细胞增生期→瘢痕形成期→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

Ⅰ期愈合是指伤口经过缝合,或伤口裂隙很小,创面对合良好,边缘上皮迅速再生联结。一期愈合时间较短,局部瘢痕组织量少,功能良好。

Ⅱ期愈合是指裂隙较大或有感染等不良因素的伤口自然愈合,又称瘢痕性愈合。旧期愈合时间较长,局部功能受影响。

Ⅲ期愈合是指延期缝合的伤口愈合,伤口先保持开放24~72 h或更长,通常是为了引流污染伤口的分泌物,确认无明显感染后予以缝合。这种处理可达到近似Ⅰ期的愈合,虽瘢痕组织稍多,但比伤口感染后的瘢痕性愈合时间缩短,且功能较好。


img

左侧为一期愈合,右侧为二期愈合

05


外科伤口处理原则

外科伤口处理原则,是包扎、换药、提倡湿性愈合。也就是说要给伤口的细胞,提供一个潮湿的生理环境,通过换药来止血、消炎,保护伤口,同时将伤口渗液引流。


换药的频率

原则上敷料湿透即应换药,根据术口具体情况而定。

1、无菌伤口:首次第二日换药,若无异常征象,3天/次,可直到拆线;

2、植皮术后:初次2-3天时,然后2-3天/次;

3、感染伤口,每天换药至少一次。感染渗出伤口的换药频率应该是每 8 小时一次,因为 8 小时是公认的细菌定值繁殖高峰。

4、特殊伤口:乳房术后,3~5天/次;

5、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6、橡皮条引流:常在术后24~48小时内拔除。

7、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8、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

9、术口出现剧烈疼痛、肿胀,肢体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肢体皮温改变等情况需要及时查看术口并更换。

10、术口敷料脱落、敷料被渗透等情况可随时更换。

11、外层敷料潮湿对术口失去隔离作用,增加术口细菌污染,应当及时更换。

换药的原则

1、换药时必须戴好帽子口罩,换药前后要洗净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2、换药应按一定顺序:先换无菌伤口或拆线伤口,后换感染伤口;先换感染轻的伤口,后换感染重或有脓腔的伤口;先换一般感染伤口,后换特殊感染伤口;

3、设专一的换药室进行一般的伤口换药。

对有高度传染性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及绿脓杆菌感染等)的伤口换药时,应严格遵守隔离要求,医务人员应穿隔离衣,使用后的换药用具应分别给予处理,换下的敷料应予以焚毁,换药后,用过的器械应用2%来苏儿溶液浸泡1小时后再清洁灭菌,换药者应洗手再用1‰新洁尔灭或75%酒精浸泡消毒。

4、接触伤口的一切物品均应先进行清洗,在经过灭菌处理;换下的敷料和用过的物品必须放到指定地点,不得乱扔;

5、换药者左手持有齿镊转向右手传递无菌物品,右手持无齿镊接触伤口并清洁伤口,使用时勿使两镊相碰。

6、换药者当日有无菌手术,不应在手术前给感染伤口换药。


对于伤口严重感染患者,补充三条原则

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死腔形成;

2、注意补充体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及时处理原发病,特别要留意机体有无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img




关于换药伤口观察问题

1、换药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伤口有无积血、积液;伤口血供情况;创面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或伤口感染等。

2、 凡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切口,需及时向带教老师说明情况,以及时做出进一步处理。 

3、 若伤口有缝线反应,可常规消毒后酒精湿敷。

4、若伤口有针眼脓疱,较小者可用无齿镊弄破并用干棉球挤出脓液,再用碘酒、酒精消毒。较大者需要拆除缝线,清楚脓液、异物,清创后放置引流物。

5、若伤口有积血、积液的切口,先用注射器从正常皮肤处潜行穿刺抽除,或用镊子、探针由创口处稍加分离引流。

6、若伤口出现脂肪液化(脂肪丰富的切口易出现脂肪液化),需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以及加强换药。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 

换药——特殊伤口

1、特殊切口换药:放置引流的伤口 

多为污染伤口或易出血伤口,其目的是防止深部化脓性感染,引流物有盐水纱条、橡皮片、橡胶管。

换药时伤口常规消毒,拔除引流条时应缓慢向外牵动,慎防被拉断。取出后如分泌物过多,可更换另一胶片。引流物一般在术后24~48 h内取出。取出前若渗出过多,应随时更换湿透的外层敷料。

2、特殊切口换药:开放性伤口 

多为感染伤口,换药目的在于了解伤口的大小、深度、分泌物情况,引流是否通畅,以及上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对鲜红、干净、易出血的健康肉芽组织,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或药液蘸吸创面渗液。当棉球药液过多要适当拧干再消毒皮肤。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肉芽后加盖无菌敷料。


06

外科伤口处理,书上不讲的技巧

1、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3、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4、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


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


5、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毒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髓腔内可以放置纱条。


经验方法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7、开放性骨折行外固定的患者换药遵循的是首先碘伏消毒(同时清理切除坏死组织),其次使用双氧水消毒,然后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呋喃西林填塞覆盖创面。等待其肉芽生长,行游离皮瓣覆盖。


8、切口的脂肪液化: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此时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换药。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为了缩短时间,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


9、久溃不愈的伤口,要采用中药换药。中医换药有其独到之处,但通常没有什么无菌观念。例如: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10、对污染性油性伤口用松节油洗去油渍。


11、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膏(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12、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也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13、再植手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手术最好能用与体温相近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用酒精换药可要挨骂了;手指换药纱布应避免环形包扎,局部最好用碎纱布填充。


14、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15、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高(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07


注意事项

1、无菌一期伤口换药一般在24小时、72小时常规观察局部肿胀渗出情况。

2、开放伤术后争取24、48、72小时连续三天换药,特别注意容易出现血肿或引流情况及时排除险情比较关键。

3、骨科创面较多见感染创面就是皮肤坏死、褥疮创面,高渗盐水一般在某一时期,用在感染重、渗出较多的创面,可以快速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减少渗出。

4、再植手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手术最好能用与体温相近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手指换药纱布应避免环形包扎,局部最好用碎纱布填充。

5、对于大面积创面,首先注意清创,对于已经坏死的组织包括坏死的肌腱及血管组织不要姑息,争取在几次换药中,界线一旦明显则果断切除。勉强留下,只会延缓肉芽生长,甚至造成感染。

6、对于已清除大部分坏死组织的创口,要注意爱护肉芽的生长,肉芽组织本身有抗感染的能力,如果没有明显渗出,则不要用抗生素或其他药水换药,只用碘伏消毒创缘皮肤,用湿盐水纱布覆盖即可。

7、油纱条不要放到创面上,应该在盐水纱布上,防止盐水过快的挥发。

8、有感染的创面注意先做一个细菌培养+药敏再换药,以免以后被动。

08


伤口处理常用溶液

1、盐水 有增进肉芽组织营养及吸附刨面分泌物的作用,对肉芽组织无不良刺激。等渗盐水棉球及纱布用于清洁创面,创面湿敷,充填脓腔;等渗盐水溶液用于冲洗创腔;3%~10%盐水具有较强脱水作用,用于肉芽水肿明显的创面。


2、3%双氧水 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用于冲洗外伤伤口、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3、0.02%高锰酸钾溶液 分解释放氧缓慢,但作用持久,具有清洁,除臭,防腐和杀菌作用。用于洗涤腐烂恶臭、感染的伤口,尤其适用于疑有厌氧菌感染、肛门和会阴部伤口。临床上常采用1:5000溶液进行湿敷。


4、0.1%雷佛奴尔<黄纱条>、0.02%呋喃西林溶液 有抗菌和杀菌作用。用于感染创面的清洗和湿敷。


5、攸琐(漂白粉、硼酸)溶液 具有杀菌,防腐除臭,溶解坏死组织的作用。用于脓液及腐死组织多、恶臭的伤口清洗和湿敷。本制剂应密闭避光保存,不能久置,放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大面积伤口不宜应用,以免吸收过多氯离子。


6、聚乙烯吡酮碘(PVP-I) 为新型杀菌剂,对细菌、真菌、芽胞均有效。0.05%~0.15%溶液用于粘膜、创面、脓腔冲洗;1%溶液用于敷盖无菌切口;1%~2%溶液用于湿敷感染创面,最适用于慢性下肢溃疡和癌性溃疡。


7、抗生素溶液 常用有0.5%新霉素溶液、0.16%庆大霉素、0.5%金霉素、2%杆菌肽、2%~5%春雷霉素等溶液,用于等待二期缝合的污染伤口、较大创面(如烧伤)植皮前的创面湿敷,敷料应每日更换1次。氯霉素滴丸直接植入感染创面,每1cm21粒,每日1次。


8、1%~2%苯氧乙醇溶液 对绿脓杆菌具有杀菌作用,效果最好,采用创面连续湿敷。


9、0.01%~0.05%新洁尔灭和0.02%洗必太溶液 用于伤口清洁,后者灌洗切口优于前者。


10、10%大蒜溶液 具有杀菌和增强组织细胞吞噬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效果较好。


11、2%~4%甲紫(龙胆紫)溶液 具有杀菌及收敛作用。用于表浅皮肤或粘膜溃疡的消毒,并促进结痴愈合。


12、纯石炭酸溶液 具有腐蚀、杀菌作用。用纯石炭酸溶液棉签烧灼肛裂和慢性窦道,使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坏死脱落以促进愈合。用后需用酒精棉签擦拭以中和之,再用等渗盐水棉签擦拭。


13、10%~20%硝酸银溶液 用于烧灼肛裂、慢性窦道和腐蚀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用后需用等渗盐水棉签擦拭。


14、 肥皂液   在清除创口有机物类物质方面,肥皂液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对组织细胞的破坏影响最小。灭菌橄榄皂洗涤液由于其表面活性,通过破坏疏水和静电力的作用,能抑制细菌粘附于软组织和骨组织,可有效减少附着在骨骼肌肉表面的细菌数量。


15、油剂纱布 具有引流、保护创面、敷料不易干燥以及延长换药时间等作用。创面分泌物少者,可2~3天更换一次。常用有:①凡士林纱布;②鱼肝油纱布:具有营养和促进肉芽、上皮生长等作用,用于愈合缓慢的伤口。


16、粉剂、软膏类

(1)碘仿纱条:具有抗茵、防腐、收敛、去臭和促进肉芽生长的作用。用于有腺体分泌的慢性窦道,如肛瘘、结核病灶清除后的伤口。碘仿有毒性,不宜长期使用;

(2)10%~20%鱼石脂软膏:有消炎退肿作用,用于早期脓肿;

(3)10%氧化锌软膏:涂于皮肤表面,有保护皮肤免受分泌物侵蚀的作用,常用于肠瘘、胆瘘等四周的皮肤;

(4)链霉素软膏:涂于纱布上外敷,用于结核性伤口;

(5)2%聚乙烯吡酮碘软膏:用于治疗烧伤、慢性溃疡,疗效满意;

(6)百多帮软膏:用于感染性创面。


17、药类 如红油膏、生肌散、生肌玉红膏、紫花烧伤膏、湿润烧伤膏、大青膏等,具有止痛、拔毒生肌、排脓去腐等作用。


碘酒、酒精只能用在表皮完整的地方。而碘伏不适合用在皮脂丰富的地方。葡萄糖加胰岛素是为创面肉芽提供营养,高渗盐水则有使水肿肉芽脱水的作用,生理盐水只是起到湿敷的作用,肉芽生长过旺高出皮面则要用硝酸银之类的腐蚀。

关于消毒液——酒精

消毒原理: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有人以为,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这是错误的。酒精消毒的作用是凝固细菌体内的蛋白质,从而杀死细菌。但95%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只有70%-75%的酒精即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细菌。

酒精只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芽孢和病毒 

应用条件:表皮完整,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了,一般选用碘伏。经典的消毒方法是2%碘酒二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40%-50%的酒精用于预防褥疮 

25%-50%的酒精用于物理退热 。擦浴用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大面积地使用高浓度的酒精可刺激皮肤,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关于消毒液——碘酊

制作:取碘化钾,加水20ml溶解后,加碘及乙醇,搅拌使溶解,再加水适量使成1000ml,即得。

消毒原理:碘酒中的碘可直接卤化菌体蛋白质而产生杀菌作用,其杀菌作用强而快,1-2分钟即可。皮肤消毒浓度2-3%,口腔粘膜消毒浓度0.5-1%。

优点:碘酒可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等 ,甚至可以杀灭顽固的细菌芽孢。

缺点:组织穿透力强,皮肤粘膜的刺激性大,能灼伤皮肤和粘膜,使用后皮肤发泡和脱皮,涂在破损伤口上疼痛较剧。故碘酒不宜直接涂在破损伤口以及口腔、鼻腔和阴道等粘膜上 。需用酒精脱碘。

注意:

  • 忌用于会阴、阴囊、口腔粘膜、破溃皮肤及新生儿皮肤,碘酒可造成此处皮肤损伤。
  • 忌用高浓度碘酒,因其对组织具有腐蚀性。
  • 忌与红汞同用,以免产生碘化汞而烧伤皮肤。

关于消毒液——碘伏

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酮的不定型结合物。呈现紫黑色液体。医用碘伏通常浓度较低(1%或以下),呈现浅棕色。

消毒原理: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碘是络合碘.碘伏干后,会形成一种类似油性的薄膜。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 。

优点: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粘膜,皮肤等),还是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

缺点:渗透性差。出血多的伤口、创面过大效果差。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此时可应用酒精替代。

碘伏的使用方法如下:

  • 手术部位皮肤、医务人员手臂消毒:用原液涂擦2遍。
  • 注射部位、会阴消毒:原液稀释1倍,涂擦1~2遍。
  • 创伤、烧伤、体腔消毒:原液稀释10倍,涂擦或冲洗。
  • 口腔和咽部消毒:原液稀释20倍,洗漱或涂擦。
  • 会阴部冲洗或坐浴:原液稀释40倍。
  • 患者衣服、用具消毒:原液稀释20~40倍,浸泡30分钟。

关于消毒液——过氧化氢

原理:为强氧化剂。当它与皮肤、口腔和黏膜的伤口、脓液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相遇很快放氧,从而产生抗菌、除臭、清洁、收敛、止血的作用。但作用时间短,杀菌力弱。这种尚未结合成氧分子的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与细菌接触时,能破坏细菌蛋白质和DNA等结构,杀死细菌 。局部涂抹冲洗后能产生气泡,有利于清除脓块,血块及坏死组织。 

应用:

1、主要用3%溶液清洗创面、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用1%溶液含漱治疗口腔炎、扁桃体炎等。因其产气过快,在体腔创面使用时应注意可能引起栓塞、感染扩散的危险。

2、尤其对厌氧菌,如破伤风等,有强大的杀菌效果。

3、贮存过久易分解失效。

关于消毒液——新洁尔灭

1、新洁尔灭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特点是杀菌力强,穿透力强,刺激性小。

2、1:1000~2000 溶液广泛用于手、皮肤、粘膜、器械等的消毒。皮肤、粘膜消毒用 0.1% 溶液,创面消毒用 0.01% 溶液。广泛用于烧伤创面冲洗。 

3、对革兰阳性细菌繁殖体杀灭作用较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抗酸杆菌和细菌芽胞无效。

4、能与蛋白质迅速结合,遇有血、棉花、纤维和其他有机物存在,作用显著降低。

5、注意勿与肥皂、洗涤剂合用,以免降低其灭菌效力。

关于消毒液——0.9氯化钠注射液

1、是一种最常用的药物,无刺激性。用于清洗伤口,一般换药,敷盖新鲜的肉芽创面,手术时伤口、内脏冲洗等。

2、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很多人喜欢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非常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3、创口的冲洗和湿敷。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冲洗能够去除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关于消毒液——高锰酸钾

1、为强氧化剂,遇坏死组织等有机物则释放出新生态氧,起杀菌除臭作用。但作用表浅,时间短,低浓度有收敛作用。

2、使用本品应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浓度:

0.1~0.5%溶液冲洗感染创面、皮肤溃疡、痔疮。

1%溶液消毒毒蛇咬伤的创口。

0.0125~0.025%溶液用于坐浴、冲洗阴道、含漱。

因本品能氧化某些有机毒物而起解毒作用,故可用0.01~0.02%本品溶液洗胃,以解救食物中毒、吗啡、士的年、巴比妥类中毒。

关于消毒液——醋酸氯已定

药理:本品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防腐剂。其作用机制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但对芽胞、病毒及耐酸菌无效。 

用途:消毒防腐药,具有相当强的广谱抑菌、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效。用于手、器械、创面及皮肤消毒等。

优点:对皮肤粘膜刺激性小。即使在有血清、血液等存在时仍有效。 

用法:持续浸泡。手消毒3min。开放伤口持续10-15min,根据出血及污染情况甚至更长时间。

关于消毒液——10%浓氯化钠注射液

1、一般为10%浓度盐水。多用于肉芽水肿创面,能消退水肿,减少细菌生长繁殖环境,有利于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及创面愈合。

2、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但可引起伤口疼痛。

消肿。

3、浓度至少3%以上,5%效果最佳。

关于消毒液——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1、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以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2、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

3、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关于消毒液——硫酸镁

1、浓度为50%,高渗液。

2、外用湿敷:可明显消肿、止痛。可用于肿胀伤口、输液外渗、静脉甘露醇引起的静脉炎等。

3、容积性腹泻:口服硫酸镁溶液不易被肠道吸收,停留在肠腔内。使肠腔内容积的渗透压升高,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同时将组织中的水分吸引到肠腔中来,使肠内容积增大,对肠壁产生刺激,反射性地增加肠蠕动而导泻。

关于消毒液——油纱

1、用于伴有渗出的开放性创面

2、因含油性成分,可防止敷料与创面粘连

3、对渗出有引流作用

4、保持湿润,促进肉芽生长及伤口愈合

5、植皮后保护生长不牢的皮片不被揭掉,植皮区打包固定的应3天更换第一次,以后视情况定。

常见伤口的处理

清洁伤口:

1、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

2、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

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肉芽创面:


img

感染或污染伤口:

1、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

2、一般采用伤口内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3、感染伤口换药要每天一换。要求及时清除异物、坏死组织、脓液,选择恰当引流物,确保引流通畅。

4、对化脓切口换药时,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液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愈合。

5、对化脓切口换药时,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液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愈合。

img

脂肪液化的切口:


1、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

2、对策: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以及加强换药。

3、一般换好时间长,为了缩短时间,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


有窦道的创面:

1、窦道搔刮:先以探针(条)探清窦道方向及深浅后,用刮匙伸入窦道将其中之坏死组织及异物清除,再放入引流物并保持引流通畅。研究发现,术后切口感染及窦道形成之脓液进行培养,发现约有1/4~1/3合并有厌氧菌感染,故搔刮后之窦道可填入浸有灭滴灵之纱布条作引流,再配合肌注适当抗菌素及口服灭滴灵,可收到较好效果。


2、窦道切除:经多次搔刮仍经久不愈且超过三个月以上之腹壁窦道,可行手术切除。切除前须行窦道造影,以了解其深度及走行方向。手术时可先由窦道注入美蓝,沿着色方向切除窦道。


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

1、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

2、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油性、糖尿病伤口

对污染性油性伤口:多采用松节油洗去油渍+再行伤口换药。

换药的注意事项

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换药者操作应当稳、准、轻,禁忌动作过粗过大。

3、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换药敷料和用品,应勤俭节约,物尽其用,不应浪费。

4、合理掌握换药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过长不利伤口愈合,间隔时间过短因反复刺激伤口也会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增加病人痛苦,并造成浪费。

新型敷料的应运

img



img


img


img



img
水肿 (162)
褥疮 (363)
损伤 (112)
复合伤 (1)
外伤 (595)
5 60 2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