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习:阿达木单抗与淋巴结结核
原文标题:

类风关阿达木单抗治疗引起的结核性淋巴结炎与严重细菌性脓毒症
作者单位:日本熊本大学
导言:
近年来,类风关(RA)的治疗已有很大改变。肿瘤抑制因子(TNF-α)生物制剂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RA有很大获益,常规治疗包括疾病改良的抗类风关药物(DMRARDs)
但是TNF-α最常见与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因为TNF-α是涉及细胞免疫关键的细胞因子,尤其是,TNF-α通过介导肉芽肿的动态平衡和遏制潜伏结核病在宿主防御,在结核分枝杆菌的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对于TNF-α治疗的RA患者,预防和早期诊断TB非常重要。
病例简介:
女性70岁,67岁时确诊RA伴多关节炎,曾予NSAIDs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年,后改为布西拉明与强的松(5mg/d)。因肾功能原因,未予MTX。
患者有系统性硬化症7年,定期门诊。
因DMARDs治疗3年效果不佳,遂予golimumab(GLM)抗TNF-α治疗。患者无TB史,治疗前IGRA(-)。治疗6个月后患者仍RA高活动(CRP 100.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80/100,于是切换到阿达木单抗(ADA)40mg biw,1周的加量到80mg biw,随后CRP下降到10.8,VAS 35/100。
ADA治疗后7个月,患者因突然高热来院,体温39度,伴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而收ICU。初始美罗培南 1g q8h + 利奈唑胺 600mg qd,3天后血培养报MSSA,抗生素调整为头孢唑啉 2g q8h。
病情有好转,但仍间断低热,CRP较高。
患者淋巴结肿大,需要鉴别TB与淋巴瘤。
查IGRA(+)


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干酷样肉芽肿
抗酸染色阳性,病理诊断为结核性淋巴结炎。
予异烟肼 300mg tid,利福平 450mg qd,吡嗪酰胺 1.2 tid,抗痨治疗乙胺丁醇 750mg tid,症状改善。
讨论:
因TNF-α的免疫作用,抗TNF-α引起的感染需重点关注TB。
接受抗TNF-α的RA患者患结核的风险约为0.2~4%。
有报道其中50%以上肺外TB。
ADA治疗患者播散性疾病最为常见(40%),尽管淋巴结累及较少(10%)。
近期研究表明,IGRA较TST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本例患者基线IGRA(-),但抗TNF-α治疗后13个转阳。
但IGRA转阳意义仍不明确。
抗TNF-α引起TB已被公认,但常规胸片/胸部CT检查不能诊断肺外结核,因此活检是重要手段。
最后编辑于 2024-07-25 · 浏览 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