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是病情迁延,病程在3个月以上。大多数隐匿起病,时轻时重,缓慢进展。临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减退为特征,最终将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
(1)详述起病过程:起病缓急,起病前有无诱因,首发症状日期,主要症状如水肿、腰痛、 头晕、食欲等情况,疾病的检查治疗经过等。
(2)注意询问血压情况;尿(尿量,夜尿情况,尿的颜色),水肿部位,一般状况时注意询问有无关节疼痛、发热、反复口腔溃疡、皮肤紫癜,有无恶心乏力,听力及视力情况。
2.既往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肝脏疾病病史。
3.个人史:个人嗜好、居住环境情况。
4.家族史:叙述家族中有否高血压、糖尿病、肾炎及尿毒症病史。
二、体格检查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一般体检注意有无贫血貌、明显脱发、皮肤紫癜、关节肿胀、扁桃体肿大、心界扩大、心音异常、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呼吸音改变等。
3.注意浮肿部位,凹陷性或非凹陷性,注意有无胸腹水及腰骶部水肿。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疑诊:眼睑颜面或/和下肢浮肿,尿检异常(蛋白尿和/或血尿、管型尿、比重异常等),可有血压升高,时间较长(大于3个月)应疑诊此病。
(2)排诊:必须排除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其他继发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肾小动脉硬化、乙肝相关性肾炎等。
2.常见的鉴别诊断
(1)Alport综合征:青少年起病,有眼部病变(球形晶状体)、神经性耳聋以及肾脏损害,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多有阳性家族史,可为性连锁遗传,也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必要时行肾活检鉴别。
(2)隐匿性肾炎:隐匿性肾炎是指轻度蛋白尿(≤1g/d)和(或)血尿,偶有肉眼血尿,不伴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的肾小球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
(3)急进性肾炎:起病急,进展快,较早出现少尿、无尿,多在发病数周或数月内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
(4)狼疮性肾炎:有其他多系统受累的表现,如皮疹、发热、关节疼痛、口腔溃疡,一般结合抗核抗体谱的检查可以鉴别。
(5)紫癜性肾炎:皮肤多有紫癜表现,关节疼痛,腹痛,有过敏原接触史。
(6)肾小动脉硬化:高血压改变在前,肾脏改变在后,尿检异常时高血压病史往往超过十年,并多伴有心脏、脑血管、眼底血管的改变,远端肾小管损害如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较慢性肾炎出现早,尿改变多为轻中度的蛋白尿。
(7)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有较长的糖尿病病史,浮肿,可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病史及眼底改变有助于诊断。
(8)乙肝相关性肾炎:可以表现为浮肿蛋白尿血尿,血清乙肝病毒相关抗原抗体阳性,进一步鉴别需要肾穿刺活检,可在肾组织中发现相关抗原抗体。
【医嘱要点】
一、一般医嘱
1.护理:肾内科常规护理,视病情Ⅰ-Ⅲ级或特殊护理。
2.饮食:水肿时予低盐饮食,肾功能正常者不限制蛋白质摄入,肾功能减退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优质蛋白为主。
3.每日测血压。
二、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
(1)血、尿、便常规,便潜血,Ret,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相位差镜检,肾早期损伤指标检查,尿渗透压检查。
(2)抗链O,血沉、CRP或HsCRP、RF、补体,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核抗体谱。
(3)血生化检测,如电解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肌酶、血液流变学、iPTH、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等。
2.器械检查
(1)X线胸片(必要时CT)、心电图、必要时24Hr动态血压、Holter检查。
(2)泌尿系B超,测量肾脏大小、实质厚度。必要时肾上腺、肾血管、腹部血管检查(除外胡桃夹现象)、肝胆脾胰、前列腺、子宫附件、甲状旁腺B超与超声心动图、及其他相关脏器超声检查。
(3)同位素检查:检查肾血流、分泌、排泄功能(GFR)。
3.特殊检查
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及其他有助于诊断的穿刺活检,这些特殊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三、治疗计划
1.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力争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经研究证实,ACEI、ARB类降压药具有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展的肾脏保护作用,应优先选用,如贝那普利10-20mg qd、氯沙坦钾100 mg qd。若有水肿可予适量利尿剂,如小剂量双氢克脲噻25mg qd-bid,其他可选的降压药物有ɑ受体、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如阿替洛尔12.5mg bid,氨氯地平5mg qd等。
2.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潘生丁50~100mg qid,噻氯匹啶 0.25 qd-bid。
3.若病理确认为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并且尿蛋白量较大,可予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治疗。
4.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如感染、脱水、心衰、造影剂等肾毒性药物等。
5、中药治疗:如肾炎康复片、黄葵制剂、大黄制剂、冬虫夏草制剂等。
6、如有肾功能不全,应酌情非透析治疗或透析处理。
【病程观察】
1.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1)水肿消退增长情况,尿量及尿色变化;
(2)血压的监控.
2.辅助检查:
(1)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变化,电解质及疾病变化和诊治相关检查;
(2)强调肾穿后复查肾脏B超、必要时急查。
3.疗效分析和处理
本病治疗的目的在于防止肾功能持续恶化进展,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防治严重并发症,并不以消除蛋白尿和血尿为目标。若病理提示为膜增生性肾炎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疗效较差。
【预后评估】
本病的预后大多较差,从首次发现尿异常到慢性肾衰约二年或数十年。总的来讲,病变在缓慢进展,进展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病理类型。
最后编辑于 2024-07-21 · 浏览 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