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集合|消化道穿孔

病例信息
病例一:61岁女性 主因突发上腹部绞痛18小时入院,既往体健。



病例二:65岁男性,主因腹部绞痛2小时入院,既往糖尿病、血压偏高病史。



病例三:69岁男性,主因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5小时入院,既往脑梗塞病史。



病例四:73岁男性,主因上腹胀痛2天加重1小时入院。既往胃溃疡病史。(医源性十二指肠穿孔)




总结与讨论
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
1)治疗原则
① 如果医源性十二指肠穿孔在内镜操作后立即或在早期(<12 小时)检出,应使用内镜治疗。
② 如果医源性十二指肠穿孔检出时间较晚(>12 小时),在 CT 检查时造影剂外渗和/或病情恶化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③ 如果患者临床状况良好且无造影剂外渗,可采取保守治疗。
2)非壶腹十二指肠穿孔治疗
①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手术过程中检出的是 Stapfer I 型穿孔。
② 在越来越多的病例中,成功的内镜闭合减少了紧急手术的需求。
③ 如果穿孔无法闭合,或如果立式内镜闭合使患者病情恶化,则需进行紧急手术修复。
④ 如果在内镜检查数小时后诊断出医源性穿孔,并且患者出现全身性腹膜炎和/或败血症症状,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
⑤ 对于无法进行内镜闭合且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没有明显的造影剂泄漏或固体碎屑的经皮引流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⑥ 术中所见决定手术方法。
⑦ 手术修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因此即时内镜闭合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3)内镜闭合技术
① 大多数情况下内镜夹可用来闭合 Stapfer I 型穿孔。
② 单用 TTS 夹可已足够闭合大穿孔,但联合使用内镜下套扎和 TTS 夹可成功闭合大穿孔。
③ OTS 夹被用于直径达 20 mm 的穿孔,某些情况下会使用两个夹子。在 1 项回顾性系列研究中,一个医疗中心引进 OTS 夹后,医源性 GI 穿孔的手术率从 62.5% 降至 12.5% 。
④ 目前全覆膜和部分覆膜 SEMS 的使用正在发展为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一种选择,并且可能成为未来医源性穿孔治疗的一种可能工具。
⑤ 内镜下闭合 Stapfer I 型穿孔的可行性增加解释了 ERCP 相关穿孔推荐管理算法的一些变化。但由于发表偏倚,难以估计内镜闭合在真实世界的成功率。
来源于医药助手
最后编辑于 2024-07-18 · 浏览 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