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艰难梭菌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发布于 2024-07-11 · 浏览 1902 · IP 内蒙古内蒙古

一、概述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 difficile)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对氧十分敏感,难分离培养故得名。该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寄生菌,在幼儿粪便中最常见,为胃肠道正常菌群的成员。近年来发现本菌与假膜性肠炎有很大关系,目前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之一,日益被人们重视。

二、微生物特性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 difficile)是革兰阳性粗长杆菌,大小为(1.3-1.6)μm✖(3.6-6.4)μm,培养2日后易转为革兰阴性。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极端(下图)本菌为严格的专性厌氧菌,用常规的厌氧培养法不易生长。

img

艰难梭菌纯培养的镜下形态(革兰染色)

三、流行病学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 difficile)是人和动物肠道寄生菌,在幼儿粪便中最常见,为胃肠道正常菌群的成员。文献显示,正常0-1个月的婴幼儿艰难梭菌的携带率为37%,1-6个月的幼儿携带率为30%,6-12个月的携带率为14%,3对以上儿童携带率和正常非住院的成人携带率极低,仅0-3%。住院的儿童和成人携带率较高为20%左右。因此一般不推荐儿童进行艰难梭菌检测,成人只有存在腹泻症状时才进行艰难梭菌检测。艰难梭菌的感染症状可以是轻微的普通腹泻,也可以是比较严重的伪膜性肠炎、肠梗阻、中毒性结肠炎和脓 毒血症,甚至死亡。

四、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肠道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正常菌群对艰难梭菌有拮抗作用。长期或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后易引起菌群失调,使艰难梭菌被药物选择出后大量繁殖而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此菌产生A、B两种毒素。A毒素为肠毒素,能使肠壁出血坏死,液体积蓄;B毒素为细胞毒素,能直接损伤肠壁细胞,造成伪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能致死。除假膜性结肠炎外,艰难梭菌尚可引起肾盂肾炎、脑膜炎、腹腔及阴道感染、菌血症和气性坏疽等。

五、治疗

img

Clin Infect Dis. 2021 Sep 7;73(5):e1029-e1044.

img

注:具体参照《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24年)

img

注:《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三版)2023》

六、参考文献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 倪语星

2.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4版)

3.Johnson S, Lavergne V, Skinner AM, Gonzales-Luna AJ, Garey KW, Kelly CP, Wilcox MH.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 and Society for Healthcare Epidemiology of America (SHEA): 2021 Focused Update Guidelines on Management of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in Adults. Clin Infect Dis. 2021 Sep 7;73(5):e1029-e1044. doi: 10.1093/cid/ciab549. PMID: 34164674.

4.《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24年)

5.《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三版)2023》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cused Update Guidelines on Mana....pdf (10.2 MB)
假膜性肠炎 (5)
腹泻 (144)

最后编辑于 2024-07-11 · 浏览 1902

1 22 1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