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为什么现在医生不会看病了?为什么医生对医保抵触很大?

发布于 2024-07-11 · 浏览 5.2 万 · IP 四川四川
icondxy_oqrtmxe8、阿萍全科主任医师、皮肤科施医生 等 5 位已点赞

最近看了一个医保部门人士的一篇文章,写得很好也很真诚,也说到医保部门的一些不足(参看《比起医患矛盾,我们更应该警惕医、保矛盾》)。这几年,随着DRG和DIP的实施,在医疗界内引起很大争议,有不少医生对医保政策也有很大抵触。但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很多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导致医生们不会看病,诊治过程中畏手畏脚。

我现在在西部某地的一家三甲医院帮扶,我和当地医生在讨论病例时,经常发现一些问题:例如慢阻肺急性加重或者哮喘急性加重的病人,原则上全身激素使用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同时因为雾化激素吸入能直接接触气道上皮,能更好更快控制气道炎症,我们需要将雾化激素量增加。通常,我们是给予雾化布地奈德 2mg BID或者2mg Q8H。经过我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这种方案对于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全身激素不良反应,加快病人康复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当地医生仍然只能予雾化布地奈德 1mg BID吸入。

img


可是,当我多次提出这样的治疗建议后,当地医生非常为难,他们告诉我当地医保部门一旦发现这种超说明书使用的医嘱,就会扣钱。有时候,即使医生们向医保部门反馈病人情况,说明用药的合理性,但是依旧没有用处,仍然会遭到医保部门的处罚扣钱。

还有同样是碳青酶烯类的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是自费的,美罗培南是医保的,他们更倾向选择前者,就是因为后者在医保部门是关注对象,使用会要求说明理由,即使理由充分,也仍然会被扣钱。

还有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问题,对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需要使用全身激素(如甲强龙40毫克/天)连续用5-7天,通常我们会选择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减少激素治疗所带来的胃酸分泌过多,避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但是当地医生说当地医保规定只有明确消化道出血才能使用PPI。

还有一个可能是全国性的问题,就是关于心衰新四联的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类药物),这个已被各大指南都推荐的药物,在临床上却应用甚少,主要就是只要用了这个药,就会被医保部门要求反馈。这种情况不仅是当地这家医院如此,我所在的杭州也是如此。我每个月都要因为这个药接受医保反馈,多则200条,少则也要100 条。医保部门规定这个药使用的适应证只有两条:一条是原发性高血压,一条是射血分数小于40%。第一条容易判断,但是第二条标准是需要做彩超检查才能明确,但是很重的心衰患者不方便去做检查,床边心超难以准确判断射血分数。况且不少心衰病人EF未必低于40%,但病人确实有心衰,而且能从这个药物中获准。

医保反馈非常烦锁,每个病人每天的医嘱都要反馈,比如说一个心衰病人住了10天,你用了10天药,那么就要反馈10条内容。要知道医生本来工作就很忙了,还要处理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心情是不是就会搞差。有不少医生索兴就不用这样的药。

当地有一位医生向我反映,他们科的医生扣钱从几百到上万不等,这样的扣钱力度让大家用药上常常畏手畏脚,只能根据医保的要求反馈和扣钱的情况来决定用药。也就是被扣过钱的药物以后就尽量不用。这种情况我想在全国各地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结果看上去就导致一种怪象,医生不是根据指南和具体临床情况用药,而是根据医保管理部门的指导用药。

我们知道各地医保部门之所以出台这样或那样的规定,一方面是对以往不规范用药和检查的拔乱反正,另一方面也是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管,这些做法的确节省了不少医疗支出。但是,问题在于某些过度僵化的医保规定,反而导致病人病情延误和并发症的发生,其实反而增加了医疗支出。

举例,对于PPI的限制,如果一位老年患者,既往又有胃部手术病史,这次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因为吸入激素所限制,气道炎症控制不佳,于是只能较大剂量全身激素治疗。但是因为没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证据,不能使用PPI,结果5天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加,医保支出也相应增加不少。因为你看PP I药物现在便宜的只有几元钱,用个5-7天也就几十元钱,但是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根据具体病情,费用就将多支出几千到上万。

img


再举例,心衰病人因为按医保标准不能使用诺欣妥,那么很有可能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费用支出增加,预后还可能不理想。

那么,临床工作如何既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又减少医保支出不必要支出和浪费呢?

我想这需要医保部门更加主动和临床一线医生联系,展开对话,更加细化医保管理,而不是以往粗放式的一刀切的管理模式。

我们以心衰用药为例,目前心衰指南对于治疗以从以往旧三联向新三联转换,在临床实践当中,我们也感受到新四联药物治疗的神奇效果,改善病人症状改善预后都有巨大的变化。那根据指南,我们可以把BNP(脑钠肽)还有纽约心脏病学会的心功能评级(NYHA)作为参考来指导我们选择用药,而不是仅仅按射血分数这一个标准来用。毕竟临床情况是复杂的,还要考虑不同医院超声科医生的水平,因为超声检查毕竟有很多人为因素在其中。

img


上图 国际指南上射血分数41~49%的心衰患者也建议使用ARNI

其实医保部门如果能和临床医生多开展对话,听听临床医生的意见,不断深入理解最新指南,不断调整医保管理,更多是服务而不是限制和约束医生,这样才能更好服务广大患者。

当然,作为医生,我们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给病人用药要尽可能遵循指南,以及根据具体病情有依据、有指征的用药。不过,生命毕竟是复杂,临床也是千变万化的,有很多时候也存在预防性用药,或者说临床疑诊而非确诊用药。所以,如果实现医、保良性互动,而非加剧医、保矛盾,也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

最后编辑于 2024-07-11 · 浏览 5.2 万

100 96 9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