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中医张胜兵:白血病乏力、脾肿大,化疗无效,改中医治疗半年症状消失

发布于 2024-07-09 · 浏览 1115 · IP 湖北湖北
icon四川-海天 推荐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

个人信息:季某,男,47岁,6月5日初诊

主诉:乏力半年余、脾肿大2月余(化疗过程中出现)

现病史:患者自述自己的身体从小就一直不好,特别是在夏天经常浑身乏力。多年来一直四处求医,就是找不到原因,到处吃药都没效果,自己总担心自己会生大病。半年多以前正值冬季,但乏力情况再次出现,并且比以往更甚,后经骨穿诊断为髓系白血病,在医院进行了5个疗程的化疗。近半年以来血小板一直在下降,从200×10^9/L一直降到了77×10^9/L,并出现了脾肿大的现象。化疗回来休养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医院已经通知做骨髓移植手术,但是患者并不想做手术,于是辗转找到我处想用中医来进行治疗。

症见:乏力,喉咙异物感,矢气多、味大,惧生冷,寐差,多梦。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淡黄,舌下瘀阻。脉整体滑涩,右关小豆,左尺小豆。

分析处理

此病案患者,从小就身体不好,正气不足,加之化疗了5个疗程,身体正气亏虚更重。在化疗以后血小板减少,脾胃气机紊乱,脾虚则生痰湿,故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苔淡黄明显有化热的倾向。湿聚成痰,痰阻气机,气滞则血瘀,故舌下瘀阻,脉涩。痰瘀交阻,故成虚劳。综上所述,西医诊断为白血病,血小板减少。中医诊断为虚劳,证型为脾虚气滞,痰瘀交阻。因此以健脾化痰,消痰化瘀为治则。并拟方为七味白术散,温胆汤,丹参饮,五仙散加减化裁。

西医诊断:白血病、血小板减少

中医诊断:虚劳

证型:脾虚气滞,痰瘀交阻

治则:健脾化痰,消痰化瘀

处方:七味白术散,温胆汤,丹参饮,五仙散加减化裁

拟方:竹茹10克、藿香10克(后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木香10克、山药15克、砂仁3克(后下)、丹参15克、红花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茯神15克、炒白术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仙鹤草3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阿胶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三次温服。

患者反馈吃了三付以后,矢气转少。我提醒他只要注意饮食,放屁增多的情况基本就好了。

二诊:患者反馈说喉咙异物感有好转,但还是有一点异物感。仍感觉身体浑身无力、没精神,有时候状态还可以,仍寐差多梦。了解最新的信息之后,我在上方基础上加:升陷汤(黄芪30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6克、知母10克)、炒山楂20克、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0克、厚朴10克、苏叶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三次温服。

三诊:这次复诊之前患者去查了个血常规,发现血小板从之前的77×10^9/L升到112×10^9/L了,乏力情况也有所好转。于是我在上方基础上将黄芪加到50克。再进7剂。

四诊:患者病情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好转,乏力减轻。所以我也只是做了一点变动,半夏加至30克。

后续:在水药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配制了丸药。丸药是调理患者根本体质的,像这样从小身体就不好的患者,如果体质不改变,疾病是不能从根本上根治的。而水药我就是在四诊处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7~10天改一次处方,患者自己到当地医院或药房抓药,患者的情况逐渐改善,后来血小板升到125×10^9/L,以后的几个月里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内,到了11月份,脾大也恢复了正常。

总结与讨论

本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疾病首发部位在骨髓,而后侵袭肝脾,最后可侵袭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出现全身性表现。疾病枢机在于虚、毒、瘀三病理环节相互衍生和转化。

疾病稳定期具有邪毒内伏,郁而待发的特点;加速期多为血瘀正衰,气阴两虚表现;急变期多为毒血搏结,阴阳失调,或阴竭阳微证候。

在疾病演变的过程中,也可以出现一些兼症、并发症或转化为其他疾病,如在稳定期由于毒邪入侵,气血逆乱于上可出现中风病;加速期由于气血亏损,气不摄血可出现血证;急变期由于气血阴阳俱伤可出现虚劳病。

患者虽是虚证,但因虚致实,还有痰凝血瘀,如不消痰化瘀,则会虚不受补,越补越差。所以作为医者,在补与攻之间必须仔细思量,权衡利弊。所以我才用七味白术散,温胆汤,丹参饮,五仙散加减化裁。

1、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原名白术散,是北宋御医儿科鼻祖钱乙创制,因此又叫钱氏白术散,是治脾虚泄泻止渴的神方。七味白术散它是由补气祖方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来健脾胃、益中气,然后加藿香叶、木香、葛根组合而成。本方中党参大补五脏之气,特别是脾胃之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除了能搜集水湿从小便送出体外,还能宁心安神。二者合用则健脾祛湿的力量更强,并且还可助党参一臂之力。甘草甘平,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君子汤整个方子药性平和力量强,温而不燥,轻松补足脾胃之气。藿香叶芳香化湿、和胃健脾。木香行气,调畅气血。

2、温胆汤

温胆汤系中医经典化痰名方,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方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胆气清肃,烦呕得止;陈皮燥湿化痰,助半夏祛痰,健脾加强枳实行气之力;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功;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生姜祛痰止呕,又可解半夏之毒;茯苓为伍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

3、丹参饮

本方中丹参活血化瘀,砂仁行气调中温胃,全方达调气化瘀,气行痛止之目的。

4、五仙散

炒神曲、炒麦芽、炒谷芽、炒鸡内金、炒白术健脾益胃,增强补益脾胃之功。同时加入仙鹤草、茜草、生地榆、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加茯神宁心安神;加阿胶、山药、当归补气养血。

白血病 (33)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4-07-09 · 浏览 1115

5 6 10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