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实现DRG精准支付还需哪些努力

发布于 2024-06-27 · 浏览 745 · IP 浙江浙江

入,22,叙事药学-总22号)-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1)(140号)

2024-07-01,7:35,记录



按:

此文,要认真研读。国家医保,不出手 ,医药市场,无序状态,难纠正。出手,医药市场,又够复杂。

标题-1:DRG工具并非十全十美,需勤打“补丁”。

这标题1,讲得还算客观,

如何打补丁?

首先能倾听专业行内人的反馈。过去医疗市场纠费是混乱和无序,历史延续下来。怪不得谁对与错,是某某的责任。

从我们药学专业角度,本人几十年的药学研究工作,都是亏本买卖。所以,某些领导批评:”有多少经济效益?".还是有事实基础。医院药学专业最大效益的科室:药品采购!搞科研,全是亏本。但宏观上是获益,人命关天,难以金钱计算。

标题-2:DRG驱动医院管理变革,医院需提升能力

这标题也很对。医院综合实力提升,涉及面宽。作为临床治疗领域, 多学科联合,是肯定的优势发展方向。这部分,药学占一大块。这一大块,不仅仅是药品供应,还有一大块是临床药学研究。这个研究,难以马上转换成经济效益。

例,近日,本人一任务,落实某中医师加入老科协,去动员说,20 多年前,先是你提问临床用药问题,本人接手研究2个 星期,写了调研报告,载药讯几个月后深夜在北京机塌,回应临床紧急求助,救 了人性命。

这经济帐,怎么算?!

标题-3:立足实际,分组与结算标准需体现价值医疗

标题-4;支付体系需多元化发展、多层次构建

这两标题,就不评论了。总之,临床治疗一线,离不了临床药学这个专业 。制订医保付费政策的人,是否懂?!


2024-06-27,15;30,补充点评,辛老师


DRG典型案例解析

实现DRG精准支付还需哪些努力

健康报,2024年6月24日,(7)


□ 董四平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以疾病诊断为基础,旨在通过科学的分组,实现合理的支付。经验表明,这一模式不仅有利于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保障医保基金的可负担性,还有利于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和医疗质量,正成为医保管理的重要工具。


标题-1:DRG工具并非十全十美,需勤打“补丁”


在传统按项目付费方式下,医保管理部门根据医院开展项目的数量和固定价格来计算医疗费用,按报销比例为医院补偿医疗服务成本。近年来,医疗费用增幅较大,致使某些地区医保基金面临“穿底”压力。DRG相关政策可以引导医院消除不合理费用,注重精细化运营管理和内部成本控制。目前,30个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医疗费用支出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医保基金“穿底”风险下降。


DRG支付方式是实现医院透明化、高效率、高质量运营的有效路径之一,有助于打开医院“黑箱”。医保管理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院等相关主体可通过DRG管理工具对区域内医疗服务进行整体评价,分析医院费用的具体流向、技术开展情况不同医院间技术应用的差异,进行医院、科室、病种间对比,从而客观地评价专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完善的系统数据可为监管考核提供指标依据,DRG管理工具将引导区域医疗资源向更适合的医院和科室倾斜。医保管理部门每月将监管数据反馈医院。医院对标数据指标,了解区域内各病种诊疗的平均水平,考量本院的诊疗行为。


DRG支付方式仍存在不足,并不十全十美。医疗临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DRG分组与支付标准是定期制定的,无法实时满足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需求。对此,一些地区针对新技术、新项目对支付方式进行了改进。在国家层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2024年所有统筹地区开展DRG/DIP(按病种分值付费)付费改革,合理确定支付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对创新药和先进医疗技术应用给予在DRG/DIP付费中除外支付等政策倾斜。


从长远来看,政策的出台和各地的实践不断为支付方式打上“补丁”,相关问题必将逐步得到解决。


标题-2:DRG驱动医院管理变革,医院需提升能力


现阶段,医院管理者应将DRG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医院的重点战略工作来抓,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目前,一些医院将外部医保DRG结算结果内部科室(病种)绩效分配直接挂钩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国DRG支付费用标准的制定是以病种历史费用”而不是以“真正的医疗成本”作为依据,因此支付标准并非完全合理


如何制定兼顾结算结果的绩效考核方案,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医院管理者需要做好“二传手”,根据结算情况对绩效进行二次分配,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内部绩效分配方案,平衡好医保激励机制、学(专)科发展、患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医院一是要用好DRG管理工具,结合医院整体发展规划,制定专科发展战略,一科一策,协助科室做好DRG病组资源规划;二是要根据结算结果发现并消除不合理的医疗行为形成临床科室在本区域内的竞争力和优势地位,切实调整费用结构,降低病种成本三是要正确认识临床学(专)科因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而产生的亏损,积极推动区域内医保除外支付机制和政策及时出台。


标题-3:立足实际,分组与结算标准需体现价值医疗


从实践成效来看,DRG分组数量偏少,还需进一步细化,而部分地区DIP分组数量偏多,未能充分发挥病例组合方式的效能。


在技术层面,DRG、DIP各有优势和不足,分组数量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在发展过程中,DRG和DIP应相互借鉴融合,形成合理的分组标准。建议借鉴世界各国有效的分组经验,将更多的风险调整因素纳入分组标准,使其既符合病例组合技术与统计学要求,又适应临床应用需求。例如,可增加有关疾病复杂程度、疾病紧急程度的分级分组,以及营养状况评估等级等风险调整因素。


在管理层面,建议医保管理部门牵头,参照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基于患者实际需求和临床实践诉求制定政策初稿,组织医疗机构、行业学协会、患者代表等多主体参与,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实现对医保基金的科学分配,提高医保基金的运行效率。


另外,DRG分组与结算标准均需体现价值医疗,并紧跟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因地制宜实时更新。对此,建议医保管理部门做好病种成本测算,建立基于医疗过程实际成本的结算标准体系,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


标题-4;支付体系需多元化发展、多层次构建


医保支付方式需要多元化发展。各地需聚焦本地患者对于慢特病、精神病等的诊疗需求,加大政策支撑力度,提供个性化服务,搭建多元化的医保支付方式,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医疗健康需求。同时,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有助于药械技术创新,引导行业形成良好发展预期,促进药械产业和保险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随着医疗服务端口向基层前移并逐步向健康管理迈进,一些地区探索在基层推行按人头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基于此,鼓励各地探索将医保基金分配与支付运用到健康管理业务中。另外,国际上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保支付方式也可供国内借鉴。


医疗保障体系需要多层次构建。目前,医疗财政经费投入并不能完全覆盖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医疗机构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一站式结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制定关于规范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的指导性文件。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断完善需要以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进而达到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参保人员权益的效果。


(作者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精神疾病 (61)

最后编辑于 2024-07-01 · 浏览 745

1 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