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Nature!首次实现线粒体原位膜蛋白高分辨结构解析,一作分享方法
线粒体是我们细胞内的能量工厂,负责生产细胞所需的能量。它们在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功能的失调与多种疾病有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由于线粒体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传统的技术困于试验环境中,难以捕捉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状态。随着原位冷冻电镜技术的问世,这一问题终于解决。
5 月 29 日,耶鲁大学张凯老师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朱家鹏老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发表名为「High-resolution in situ structures of mammalian respiratory supercomplexes」的研究成果。跳出传统冷冻电镜对样本的束缚,运用一种极具创新性的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原位膜蛋白的高分辨结构解析。这是线粒体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对临床医学应用将产生深远影响。
检测线粒体的一般方法有哪些?文中的创新方法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又有哪些优势?如何将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课题内?
2024 年 6 月 28 日,丁香园联合 Cytiva 邀请到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耶鲁大学博后郑婉,她将解读《哺乳动物线粒体呼吸链超复合体原位结构的研究》,对实验设计思路抽丝剥茧,为大家的课题研究带来新的思路。您还可以通过与一作面对面的互动,深入与顶刊作者沟通,获得更多研究灵感。
嘉宾介绍:
主讲人:郑婉 耶鲁大学博士后

讲师介绍:郑婉,耶鲁大学博士后(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系,张凯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呼吸链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工作包括各类菌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功能的研究和线粒体原位蛋白冷冻电镜结构研究相关,在 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 Angewandte Chemie 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主持人:史婧,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主持人简介:史婧,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利用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开展病原菌致病机制及靶向药物研发等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级等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参与教学科研课题多项,共在 PNAS、Nat commun、Nucleic Acids Res 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相关科研论文 20 余篇,部分研究工作被 F1000 推荐评论。
精彩内容抢先看:
1、文献精读:线粒体的重要性、现状、检测方案
线粒体具有自己的基因组,并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分化、生长、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控制。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但不限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肌肉疾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
检测线粒体的方案涵盖了从生化分析、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定量、呼吸测量,到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以及 Nature 推荐的高分辨率的原位冷冻电镜成像。科研人员需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或结合多种方法,以获得更准确的线粒体功能和结构信息。
2、原位冷冻电镜技术:从样品准备到数据解析,操作流程全览
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开启了结构生物学的新篇章,其应用范围广泛,从基础科学研究到药物开发,再到疾病机理的探索,原位冷冻电镜技术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比如:

你是否也对线粒体以及原位冷冻电镜技术产生兴趣?
点击此处报名直播,学会如何将这一革命性技术融入自己的研究,get Nature 同款高分论文。

最后编辑于 2024-06-27 · 浏览 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