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了解大网膜吗?

讲这个题目前,楼主要吐槽下,现在在值班室空闲时间编辑这个。哎,我就想好好上个班,这些人一天天内斗,把普外科搞的分崩离析,楼主以后只能做胃手术。职业路坎坷,硕士读的肝胆,毕业去的医院,规培完,普外就分科(原因就不吐槽了) , 科室分成四不像,管三四十个病人,累成狗,手术动手机会不多,被老一辈主任把持着。因为这医院离家近,就不想跳槽了,毕竟当年刚毕业老是换工作对以后职业路影响不好。家里条件又不好,浑浑噩噩这几年,父母这边养老应该不成问题了。
带我的师傅很好,都是华西毕业的,但是师傅也被上面主任压了好多年。好不容易等来胃肠重新合并,不想不到一年,又要分科(至于啥原因,绝对不是因为病人量增加原因)。
以后跟着师傅,好好发展我们的胃中心吧,只有6-8张床。哎,当年脑袋进水,跟着老板读个博士,在老板辐射区工作是多好的事,毕竟老板也是接近院士的大牛。
好了,吐槽完毕,回归正题,讲讲大网膜。至于为啥想写这个,主要看了第18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上孙凌宇教授的演讲。觉得有必要跟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下大网膜。帖子中图片选自篠原尚教授、孙凌宇教授的书籍、讲课及自己师傅术中图片。我所讲是基于自己理解及实践,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1: 大网膜形成与发育:原肠时期,随着胚胎发育,胃背侧系膜向左下像风帆一样旋转移位,最后膨出形成初始大网膜,随后大网膜继续向下向左右发育形成最终形态。(选个手机里面的存图1,2,3)。
2: 大网膜层次:大网膜类似小肠系膜,双面包裹胃前后面,于横结肠处形成折返。便于理解,采用池畔教授书中,最表浅一层为大网膜第一层(也就是靠近胃前壁那一层),靠近胃后壁那一层为第二层(也就是网膜囊前壁),第三层也就是经过横结肠后折返形成的一层(网膜囊后壁,胰腺表面的一层),第四层与横结肠系膜前叶形成融合筋膜,向上形成胰腺后筋膜,止于腹主动脉,与原始后腹膜融合形成胰后间隙。(图4,图5)。
3: 大网膜形成网膜囊边界问题:弄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大网膜在网膜囊区域,其第四层是与横结肠系膜前叶形成融合筋膜。越过网膜囊右侧边界后,大网膜第二层与横结肠系膜前叶形成融合筋膜。那么网膜囊右侧边界在哪里,篠原尚教授考虑在结肠中静脉位置,林谋斌教授考虑在网膜右静脉位置,不过总体位置就在此区域附近。(图6,图7,图8)(为什么要知道边界问题,因为这涉及胃癌手术或右半癌结肠手术中此处融合筋膜的找寻。)
4: 大网膜融合筋膜问题:网膜囊区域融合就不在赘述,比较容易理解(其实也不简单,如果有机会,楼主下次做个左半结肠融合筋膜区域的帖子详细讲述)。这里主要讲下在十二指肠区域的融合关系。这位置我划定一个融合区域,十二指肠降段为外侧界,网膜囊右侧边界为内侧界,胃幽门,十二指肠球部为上界,十二指肠水平段为下界。由此区域围成的四方形结构中,融合关系复杂。此处形成一个三三交汇融合。(图就选孙凌宇教授演讲图以及自己师傅手术中图片,图9,图10)。
5: 大网膜右侧关系思考:我翻阅很多书籍,都没有描述大网膜在越过十二指肠往结肠肝区走形的问题。在这里的描述,主要基于我自己理解及术中实践。大网膜在此区域应该是与横结肠系膜形成部分粘连而不是融合,也有粘连都没形成的,离断此处网膜与横结肠的粘连,即可把网膜甩向腹腔左边。
最后总结哈:大网膜看似胃肠外科很简单的结构,但是真正理解它,需要花费一番功夫。最复杂的地方,应该就是越过网膜囊右侧边界后。你要做好一台胃癌或者右半结肠癌手术,这地方的理解是不能马虎的,我们手术动手机会不多,扎实理论基础,厚积薄发吧。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最后编辑于 2024-06-26 · 浏览 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