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腮腺静脉血管畸形 | 病例报告

发布于 2024-06-17 · 浏览 1053 · IP 北京北京
img

点击此处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原文

  • 腮腺静脉血管畸形极其罕见,尤其是在成年人群中。
  • 超声影像及超声引导的细针穿刺对于该病的诊断价值有限。
  • 腮腺切除术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这种罕见疾病。


病例

患者女性,45岁,行颈椎核磁共振检测时偶然发现右侧腮腺浅叶长T2信号肿块(图1)。患者既往有乳腺癌、左侧镰旁额顶脑膜瘤、垂体分泌性腺瘤病史,无面部肿物病史,回顾既往核磁共振影像发现该肿块已至少存在3年。

体格检查未及明显面部肿物,双侧面神经功能完好。腮腺B超见右侧腮腺13mm(最大直径)低回声单发肿块,位于下颌后静脉的表面。对肿物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结果无病理诊断价值。由于担心既往肿瘤转移,患者在认真比较了保守治疗(观察,定期影像学复查)和手术治疗后,选择了手术切除右侧腮腺浅叶。

于是我们为患者施行右下腮腺浅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下颌后静脉之间,直径约1cm,长圆形,质韧,表面有暗红色的完整被膜。组织学切片见轮廓清晰的血管肿瘤,主要由薄壁血管组成,符合腮腺静脉血管畸形的病理诊断(图2)。

img

图1 核磁共振同层面见右侧腮腺浅叶肿物(箭头)呈T1相稍高信号(A)、T2相高信号(B)。

img

图2 HE染色(100倍放大)见腮腺组织包裹着轮廓清晰的血管性肿瘤。肿瘤内可见大量薄壁(仅由单层良性内皮细胞组成)血管腔隙。

讨论

静脉血管畸形为良性血管性肿瘤,仅占腮腺肿瘤的0.4%-0.6%,多见于儿童患者,成年患者罕见。这类肿瘤一般生长缓慢,无临床症状,多数病例就像该例患者一样由影像学检查意外发现。

超声影像是腮腺肿物最重要的检查方式,但对腮腺静脉血管畸形诊断价值有限。因为这类肿瘤缺乏特异性的超声特征,同样,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常因抽到了血液而无法诊断。磁共振成像对于该类疾病诊断价值更高,特征性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肿物,最终诊断依赖于腮腺切除术后标本的组织学病理诊断。

由于成人腮腺静脉血管畸形罕见自行萎缩,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病变较大者可考虑术前栓塞。有报道证实了经动脉栓塞作为独立治疗方式在新生儿腮腺静脉血管畸形治疗中的有效性,但在成人患者中其有效性尚未明确。

静脉血管畸形

最后编辑于 2024-06-17 · 浏览 1053

1 收藏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