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重生之让路人也能过执医操作考(腹部检查)

发布于 2024-06-17 · 浏览 2240 · 来自 iOS · IP 广东广东

1.腹部体表标志:

肋弓下缘:8-10肋软骨,11-12浮肋共同组成。是腹部的上届。

剑突:胸骨下端软骨。

腹上角:两侧肋弓与剑突根部交角。

脐:腹部中心,平对腰3-4之间。

腹中线:胸骨正中线延长线,

髂前上棘:髂脊前方突出的点。

腹股沟韧带:腹部的下届。

耻骨联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

腹直肌外侧缘:锁骨中线延长线。

肋脊角: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交。

2.腹部分区:

四分法:进脐划过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九分法:两侧肋弓下缘连接,两侧髂前上棘连接做两个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与腹中线中点做垂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季肋区、左右腰区、左右髂区,上中下腹。

报告考官:我已带好帽子口罩穿好白大褂,完成七步洗手法。患者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核对手腕带及床位号。我现在要为你进行检查,请你配合我好嘛?拉好遮光帘保护患者隐私,请你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者腹部,屈髋屈膝。

一、腹部视诊:

先俯视再侧视

1.视诊报告:患者腹式呼吸为主,腹部平坦,无异常隆起或者凹陷,未见胃肠蠕动波与肠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皮肤无破损、红肿、斑点、瘢痕、色素沉着。

2.腹部血流方向(以手背静脉检查):

拿起患者手背,食指中指并拢放在手背的静脉血管上,一根手指压紧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血管中的血液,抬起该手指,另一根手指压紧不动,看静脉血管是否充盈。迅速充盈则血液方向是从抬起手指方向流过。

二、腹部触诊:

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

1.腹壁紧张度:搓热手掌,将手掌置于患者腹部,感受腹壁紧张程度。

2.全腹深、浅度触诊+压痛及反跳痛:

搓热手掌沿着左下腹逆时针触诊,每触诊一个区域抬起手掌再触摸下一个区域,最后回到肚脐。浅度触诊深度1㎝,深度触诊深度2㎝以上。

触诊期间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变化,如出现痛苦面容,则并拢食指中指按压原处停留片刻,迅速抬起。观察是否腹痛加剧。

若触碰到包块,时采用双手触诊,形容包块的质地,测量直径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有压痛及触痛。

顺序:左下腹→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肚脐。

报告:患者腹部触诊,腹软,腹壁紧张度无增高或降低,无压痛及反跳痛,无包块。

2.脏器触诊:

①肝脏出诊(单手、双手)

右肝沿着右侧锁骨中线,左肝沿着腹中线从下而上。

左手拖着右侧后腰(单手触诊则省略该步骤),右手从髂前上棘食指桡侧平行肋缘,吸气上移,呼气下压,触诊至肋弓下缘。再从脐水平沿着正中线相同手法触诊至剑突。

报告:肋下肝未触及。

②脾脏触诊(单手、双手):

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9~11肋处,试将脾从后向前托起(单手触诊省略该步骤),右手掌平放于脐部,右手三指(示、中、环指)伸直并拢,与左侧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从脐水平开始,配合被检者腹式呼吸,三指并拢左侧肋弓垂直方向触诊至左肋弓下缘。

侧卧位的方法同理,注意让患者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报告:患者脾脏肋下未触及。

③胆囊触诊:

触诊:沿右侧肋缘与右侧腹直肌外缘交点,右手四指并拢放从脐水平部向上。吸气上移,呼气下压。

墨菲征检查:左手放患者的前下胸,嘱患者深呼吸,吸气是拇指向内扣,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因疼痛停止吸气的为墨菲征阳性。

报告:患者胆囊未触及异常,墨菲征阴性。

4.液波震颤:

患者一只手侧缘压于腹中线左手,我左手贴于一侧腹壁,右手屈曲四指冲剂对侧腹壁。两侧对比,对侧同理。(腹水超过3000-4000ml。)

报告:液波震颤阴性。

5.振水音:

耳朵凑近患者上腹部,右手四指并拢冲击患者胃区。

报告:患者振水音阴性。

三、腹部叩诊:

1.全腹叩诊:

顺序:左下腹→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肚脐。

报告:患者全腹叩诊清音未见异常。

2.肝脏叩诊:

上界:右锁骨中线胸骨角平对第二肋间,从上至下叩至第5肋间由清变浊。

下界:从脐水平右锁骨中线和正中线,向上扣至鼓音变浊音。

报告:肝叩诊未见异常,正常范围10公分。

3.脾脏叩诊:

左侧腋中线第6肋向下叩至清音变浊音标记,继续向下叩诊浊音变鼓音,连线测量。

报告:脾脏正常为5公分,9-11肋。

4.膀胱检查:不要排光膀胱

①视诊:患者耻骨联合上方未见隆起

②触诊: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滑行触诊,膀胱未触及。手不能离开皮肤

③叩诊:脐以下沿着腹中线叩诊,由鼓音变浊音为膀胱上界,脐水平沿着腹直肌外侧缘向下扣至浊音。叩诊出半圆形浊音区。

报告:患者膀胱内有液体存在,叩诊浊音。

5.移动性浊音:

①阳性:先从腹中部(即脐部)开始,向左侧腹部叩诊,当叩诊音由鼓音变为浊音时,左手板指不动(不离开腹壁),嘱患者右侧卧位,再次叩诊原位浊音变鼓音。左手板指向右侧逐步平移,继续叩诊,当叩诊音由鼓音再次变浊时,嘱被检者左侧卧位。继续叩诊,则原来的浊音再次变鼓音。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②阴性:先从腹中部(即脐部)开始,向左侧腹部叩诊,当叩诊音由鼓音变为浊音时,左手板指不动(不离开腹壁),嘱患者右侧卧位,再次叩诊原位浊音不变。同理检查另外一侧结果相同。

报告:患者移动性浊音阳性或阴性。

6.肋脊角叩击痛:

嘱患者坐位,(第十二肋与脊柱的交角为肋脊角)左手置于患者第12肋与脊柱交角处右手空心握拳连续叩击2-3次询问患者是否疼痛。对侧同上

报告:患者肋脊角无叩击痛。

四、腹部听诊:

1.全腹听诊:

预捂热听诊器将其置于左下腹~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脐部。时间不少于1分钟

报告:腹部闻及异常杂音。

2.肠鸣音听诊:

捂热听诊器将其至于右下腹听诊一分钟。

报告:患者肠鸣音4次每分钟。

3.腹部血管听诊:

img

听诊两个心动周期。

报告:患者血管未闻及杂音。


(无情晒猫)

img

最后编辑于 2024-06-17 · 浏览 2240

3 9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