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24南京大学410+超详细口腔考研上岸经验分享

发布于 2024-06-14 · 浏览 1860 · IP 山东山东

基本情况

一、考研成绩:英语80+,政治75+,专业课250+,总分410+

二、本科学业水平:本科双非,无科研成果,平常排名稳居班级12名左右,英语方面六级503分,仅有一次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三、学习偏好:缺点:拖延症较严重,惯性大,计划性偏弱,记忆力适中;优点:专注力强,意志力遇强则强,擅长联想

择校经验

备考初期,我打算把基础知识无差别过一遍,所以没有确定学校,而是按照选择题+主观题的模式来备考的。由于我是山东人,加之联系到了上岸山大的学长,自然就把预设学校定为山东大学。

预报名时,由于山大缩招到九个名额(实际后来扩招了一倍),还有对自身本科期间综合水平的不自信,我果断放弃了山大,当时我对选择题的涉猎不多,因此及时止损选择了全部是主观题的南京大学。两者主观题的备考模式是非常相似的,只需后期根据历年真题对背诵重点进行微调。

我选择南大的另一原因是:南大复试非常公平,看中考生的真实水平,不歧视出身,不会看你本科期间的成绩单。因此,只要你能在复试向老师证明你的英语能力和科研潜力,初试成绩在有效名次内,是非常难翻车的。在研究历年分数线后,我把自己目标定在375分左右,其中英语80,政治75,口综220,这个目标是我评判自身能力后认为在8个月内可以达到的。

时间安排


前期(4-8月):英语阅读03~10年;没看政治;4-6月跟平时备考期末一样,6-8月实习没刻意学习,实习到哪就把相应内容看看,同时记乎卡牌把所有名解和简答反复阅读一下但没背,同时利用购买的思维导图把大框架建立了起来。

中期(9-10月):英语阅读11~19年;政治看马原视频,做肖1000所有题目,背各博主anki整理的知识点;专业课开始第一轮有逻辑的背诵。

后期(10-12月):新题型和完型一天两套+11~19二刷一天一套+看英语作文;政治苍盾刷题+肖八+肖四;专业课总共背了五轮。

口腔综合

  • 题型分析

考口外、修复、正畸、牙周、粘膜、牙体,大纲里的影像没考过。口解口组某些年份会出一道简单的常规题目,如今年的坏死性粘液腺化生,其实在黏膜溃疡的表格涉及到了。近年来真题重复率降低很多,大概20%左右,而且喜欢上一年考一个知识点然后下一年考这个知识点的延伸,所以最近一年的真题要研究透并且了解其延伸,如去年考了下颌骨移位的表现,今年考了其影响因素和移位类型。牙周是南大的强势科目,出的题会难一点,如今年考了牙周组织再生前沿进展。综合来看,考题百分之九十都是大路边上的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文,个别一两道题超纲或考验知识广度不会影响大局。但是会有几道简答需要回答的内容很多,比较大。正畸考察难度最小,重题率很高,且题目简单。其次是修复,题型常规。口外口内不分上下。

  • 过程

3月—4月(打地基:主口解 副口组)

此时未确定学校,但在上学期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发觉没有良好的解剖和组病知识,涉及的很多知识点无法理解透彻导致背诵效率奇低,因此无论大纲考什么,都要把这两门最重要的知识理解透彻,背诵是次要的,主要是为后续剩下的专业课学习服务,然后反作用于口组口解,此时再进行正经的背诵,因此此阶段是浏览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前三遍背诵【不追求完全背过,重心在于理解与联系】

4月—6月(学新课)

此时进行本科阶段最后的专业课,其实已经迫不及待进入考研的节奏了,但消化新知识需要的时间是无法顾及其他内容的,因此这段时间还是按照平常备考期末的节奏,只是削减了部分娱乐时间,用于思考体系联系知识,这是以往备考的时候只是想想但从来没有主动做过的。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在过去被动的备考中养成了惰性,机械地重复背诵考题,在有限时间的期末备考中,人性也是因循守旧,不会去想什么奇技淫巧。考研的神圣性和备考时间的充足培育了主动破局的土壤。

6月-7月(开实习)

6月底期末过后,老老实实地进入实习期,在医院似乎忘记了学习,此时考研的氛围还不浓厚,只有零星几人在走廊背书,有种自己已经工作了的错觉,还没有备战考研的紧迫感。

7月—8月(临床转化期)

我第一个科室是修复,临床上修复能上手的操作最多,也是临床促进理论学习性价比最高的一门科目,因为修复的理论在没接触实际操作前是很抽象的,尤其是可摘和全口。第一个科室是最上心的科室,大多数时间都耗在了临床上,因此我对修复的理解最为深刻,但也耽误了应试背诵的时间,只有在诊疗的间隙在书本上对应相关的操作背诵相关名解简答。

8月—9月(进状态)

在临床上带教老师对我要求比较严格,但我操作总是不尽人意,加之考研氛围越来越浓厚,逐渐对临床有些厌倦,但在医院的走廊很难学下习去,因此比较内耗,回宿舍后因为白天身体的略微疲惫和精神上的极大疲惫使我最多只能硬撑着做篇英语阅读看看解析然后躺床上浏览一会专业课的anki。但正是这种逼着自己学的态度让我慢慢进入了考研的状态。现在等待的就是一个契机。

一轮背诵:

9月—10月(开一轮)

9月我进入了正畸科室,正好遇到淡季,有了充足的学习时间,第一轮背诵凭借之前培养的身体状态和斗志以及对各科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以及基本的临床思维,大概花了45天,我的一轮背诵就结束了。其中修复13天,口外14天,牙周5天,牙体8天,黏膜3天,正畸7天。

二轮及n轮:

10月-11月(上升期)

这个时候放考研假了,有了整天整天的备考时间,于是上午的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下午的二点半到五点半,晚上的七点到一点,都分配给了专业课,所以后期专业课净有效学习时间可以达到7-8个小时了。这其实是个很恐怖的效率,因为在心流状态下全身心背诵,一个名解只需要1~3分钟,一个简答只需要5~10分钟,而净有效学习时间都属于心流或近似心流状态下的背诵,这就是惯性的力量,感觉那时就像困在笼子里的野兽,一直在沉浸在挣脱笼子这一件事上,其他事情都显得那么无关紧要,甚至感觉到知识倾泻进大脑的同时有一股在脑中具体的疾驰过的风。

整个十月期间,又背了一轮半,这个时候犯了完美主义的错误,因为对自己状态过于自信,尝试去把题目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导致进度拖慢了。后来每一轮背诵都是再上一轮的基础上完成度再略微提升一些,但要确保每一轮核心的内容是一字不落地背下来的。这个时候模拟了两次口综的卷子,第一次得了143,时隔3周后第二次得了190。

11月-12月(巅峰期)

11月我又背了两轮,本以为可以十天解决一轮,但理解题目和构建体系带给我的红利已经基本用完了,接下来就是拼记忆能力了,所以我后来几轮每一轮时间没有太大提升,大概是12天左右,当然也包括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把部分时间分给英语作文和政治学习的原因。月底,我感觉自己记忆力前所未有的好,看到一段话就能无痛背下来的程度,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12月(心态调整期)

月初我就一直觉得有种神性的引导在暗示我能考上,抛开封建迷信不谈,我觉得这应该就是对知识掌握得心应手后的特殊感觉。然而,周围氛围越来越紧张,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中,大家都觉得自己掌握的远远不够,再加上其他一系列问题,12月我背了一轮不到,我保持到12月的积极心态也戛然而止,从一开始对家人自信满满地说不用担心肯定上岸到三天一小崩一周一大崩,开始不自觉地给家人说准备二战了,不要抱期望了,越到考前这种感觉越强烈,考前第四天什么也学不进去了。考前三天半夜幡然醒悟,从床上爬起来就开始死命学,但是那种惯性不在了,好多掌握的炉火纯青的简单题都背不过了,但心态很平稳了,有种暴风雨前的宁静,没有再背回去睡觉了。一直到考口综的前一天我都没有再去刻意背专业课,那天早上我就抱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心理,不管怎么样,优势在我,昂首挺胸,考场老师也很和蔼,结果考场上我发挥出了极致的状态,甚至比平时练题还要放松,下笔如有神,虽然很多题目没能答的完美,但得益于建立的错综复杂知识网络,每个题我都能想办法从正侧面流畅地回答出来,可惜我写字太慢,最后有大概两个题只列了个框架和关键字,鉴别诊断的表格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没来得及写,匆忙写的也写飞了,不过好歹写了九页半纸。所以我想说的是,后期谁都会觉得自己掌握不够,但千万别真心理暗示自我PUA了,保持住心态,不要以自己的背诵状态为标准判断自己的输出能力,你前期积累的知识在考场上都会发挥作用的,还有就是字写快点,想要答好3个小时真不够。

考前两周:总结背诵超纲题

  • 背诵理念

先看目录建骨架,再看导图生末梢。结合资料知重点,每遍全而分主次。首遍理解为主背为辅,一本一本别混着来。二遍联系同类题,重点题目须记住。三遍可融会贯通,知其所以遂加速。四遍五遍六七遍,无非就是重复背。遗忘时间渐变短,其实就是卡时间。越到后期越随心,顺序不用太死板,喜欢哪个背哪个,但要牢记别蒙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关键在于前三步,考场真的有神助,重点在于勤联系,临床想象和逻辑。前期不用析真题,只需知道哪不考,否则容易存侥幸,考前仨月再开押,正好赶上预报名。缺点在于不踏实,但只存于大前期,可是考研结果论,后期保证你无敌。

  • 背诵方法

核心方法(符号字迹法):

分语块→提关键词→以两个或三个语块为单位浏览一遍迅速通过关键词之间的逻辑默背一遍,并在纸上用简易符号代表语块画一下,表明你在脑海中复述到了它。较复杂的逻辑结构可以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符号体现出来,但一定用最简单的方式,因为目的是通过触觉和视觉加强脑中的意识流,而不是事后再查看复习:对于海量的知识在纸上默写是性价比极低的行为,因为想一想你一字一字默写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让你记得更牢固,而不是事后复习,知识已经有课本或资料文本作为承载体了,直接用文本复习就好了,而对于大量知识自己整理框架无论是写下来还是做成电子资料,都不如在脑子里直接构建框架还有利用现成资料的框架有性价比。我试过直接背,脑子是跟不上嘴的思路的,这样背的时间显著长于我的方法,也试过默写,当时感觉记的不错,但是耗费时间过多,无法持续。

  • 其他方法:

框架法

字数多的简答和名解都能总结出一套框架,而很多题又可以套用同一份模板,尤其是修复口外牙体,越大的题越容易通总结出模板反而比小题好背

比如回答某个疾病的简答,是按照人群部位、病因、临床表现(维度①局部、全身 维度②发展过程,过程中一般又是局部→全身的逻辑,层层相套)、治疗、预防这一框架。

比如适应症,修复的可以从外形、健康、美观、功能及固位稳定这几方面答。

空间想象法

想象出疾病所在的位置及其外观,想象疾病过程的动画,想象操作的过程。还有条比较特殊的,想象文本的形状,可以以此为引子,看到一道题就想到资料上那道题的形状,思绪就到了当时背诵的状态,进而顺下题目的内容来,与普鲁斯特效应异曲同工。

口诀法

适合分点之间没有明显逻辑,而且分点大于四项以上的。每点提取一个字,最好是原文的字然后编成对自己而言合理的口诀。

英语备考

单词尽早背,尽快转换模式。背完一轮半马上开始做阅读并接触地道英文语料,保证每天都有一段时间沉浸在英文语境里,而不是孤立的单词和句子里。而且除了最开始的单词的筑基期,其他方面的英语学习都不适宜碎片化,包括阅读、写作和听力的提升。因此,在前期专业课还没结束的时期,也就是六月底之前这段时间,充满了零零碎碎的小块时间,必须背完一遍考研单词,这样之后的大块时间才不至于被浪费。对于单词的背诵我试过红宝书,书其实挺好的,但是内容太多了,背的时候忍不住把相应词组、辨析也背过,但耗费工作量太大,根本背不好,要是单纯背单词的话还不如直接用APP背呢。背单词兵贵神速,没必要看太多延伸,记住一个意思,其他意思在语境里就自然推断出来了

关于语法,我采用的是插件式学习,阅读中遇到单词认识但组合起来就不懂的情况时,再去网课或者书籍上查找相关语法知识,仅此而已。阅读方面,对于整体文意和关键信息的把握,堆阅读量即可;对于题目的正确率,好好看看黄皮书上的思路即可,依靠逻辑不靠文意推断出选项的技巧,我觉得自己也能总结出来,我觉得大家还是先把10年前的做完,在大致能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无法掌握题目的规律再去看课,很多东西实践出真知,盲目去看课反而导致自己思维混乱。完成阅读的一刷后,伴随二刷的完型其实就是顺水推舟的事,阅读能做好,完型也差不了,不用看课,直接做。新题型还是要费大功夫的,了解几种考察方式,黄皮书够了,前期会错比较多,因为技巧性比较强。

关于翻译,我只做了23年的看了半小时翻译技巧视频就上考场了,因为我觉得在阅读理解文意的过程对翻译已经是一种练习了。关于作文,我的原始水平是很差的,三次六级写译均在130-140分之间,与我一万多的词汇量严重不匹配,所以10月中开始,在12月之前,我每次安排作文学习的时候会花2~3小时,思路就是简单的积累语料→分析题型→简单句高级化练习→仿写作文→专业机构润色意见→部分采纳部分自己思路延伸再创作→再评价,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又不乏味的句型和思路,网上的模板大多无聊至极,简单的整篇文章套模板而不另辟蹊径加上自己思考个人感觉性价比过低,最后我花了两个半考研作文江苏地区卷面不整洁的情况下只扣了7分

政治备考

政治备考要突出一个考前抱佛脚。根据自身情况和身边真实例子,我认为政治九月开始是最好的时间,太早性价比低,太晚对心态影响过大。个人感觉政治是考研冲刺期的最好的娱乐,史纲、毛中特把之前了解的知识串联起来,尤其是毛思想真的让人拍案叫绝,个人感觉毛思想赋予我考研后期极大的精神力量,建议在b站上多搜搜考研政治相关视频,之后就会推给你一些剪辑历史或解读时事政治的很有趣的视频,那段时间我每晚听着博主吹牛酣然入睡,可以说是我八年来睡眠质量最好的时期。建议备考思路是:①腿姐手册马原+徐涛马原+B站博主马原视频+肖1000 ②腿姐手册其余部分+博主分享的anki背知识点+肖1000③苍盾刷题④肖八肖四一天或两天一份,精做。最重要的还是刷题,因为感觉今年的题跟平时出入较大,比较考验题感,我因为平时刷题带着脑子刷,题感不错,客观考了45

最后编辑于 2024-06-14 · 浏览 1860

3 13 1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