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温故而知新【贯众】

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主要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习称“东北贯众”或“棉马贯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同品种的贯众,图片如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中药知识可到主页“温故而知新之中药”查看。
【功效】
清热解毒,驱虫,止血。
【主治】
1.时疫感冒,风热头痛,温毒发斑
2.痄腮,疮疡肿毒
3.虫积腹痛
4.崩漏下血
【药性】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清热解毒、驱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歌诀】
《药性赋》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中药小故事】
“贯众”在中国是比较常见和熟知的一种蕨类植物,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两色鳞毛蕨的根茎,用于时邪感冒,偏热者、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等症。关于它名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感人的传说。
从前,有个没有文化的帮工,一辈子帮一家地主干活。一年夏天给地主挖一把草根,用手拈起,放在路中心蚂蚁群中,一会儿过来看,一群蚂蚁全都死掉了。他觉得奇怪,蚂蚁为什么会死了呢?他认为这种草是毒蚂蚁的毒草。他又想,能不能毒死其它的虫呢?他又捉了许多青虫、黑壳虫、毛虫、大黄虫等毒虫放在一起,把这种“毒草根”砸烂撒到它们身上,不一会儿工夫,这些虫全死了。这个老帮工明白“毒草根”是杀虫的药。他又想,野外的虫能杀死,人肚里的虫能不能毒死呢?他想试试看,可是却没有机会,又不敢盲目乱动。
老财主家有个儿子患疳积,不思饮食,日渐消瘦,请医生诊脉,医生说孩子体内有几种寄生虫:胃里有蛔虫、胸腹有蛲虫、血里有丝虫、肝里有吸血虫,于是医生给开了一张杀虫的中药处方。老财主在中药铺里把药买回来,交给老帮工煎药。老帮工则用两个药罐子来煎药,一个是医生开的药,一个煎他自己发现的能毒得死虫的这种草药。煎好后,他先把自己发现的能毒杀虫的草药汁端给财主的儿子服,财主儿子服后,大喊肚子疼痛,叫得山摇地动,几乎死过去,这可把老帮工吓坏了,偷偷地把药渣倒到河里去了。
第二天早饭后,孩子的大便里拉出了几十条虫,虫下尽了,财主的儿子肚皮也不痛了,老帮工心中有了底:此药不但能杀外虫,腹中的虫也能杀。后来老帮工挖了许多这种草药根,替左邻右舍的孩子驱虫。他治好了许多患虫病的孩子,可是从不收取病人家的一分一厘药钱,病患者非常感激他。
老帮工从未结婚,打了一辈子光棍,没儿没女。到了晚年,身体欠佳,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不会太长了。一天正逢乡里赶场,老帮工趁这个机会,采挖了一棵药材标本,站在人群中间,向赶场的群众高呼:“乡亲们,我向大家献出杀虫药。”他把药材标本举过头顶,说“这就是我平时给大家孩子治病的草药,我现在身患不治之症活不了多久,今后不能为大家挖药打虫,我一生没有娶妻生儿育女,只有把这种杀虫药奉献给大家。今后你们家孩子患有虫病,就不必去求医买药了,去山上挖这种草药给自己的孩子杀虫就行了。”
在场的人很受感动,称赞他是一位好帮工。人群中有位老秀才则对大家说:“老长工精神高尚,无私地向众人献药,打破了历代秘方不外传的惯例,'贯’者通也,'众’者大家也,我就为此草药命名为'贯众’吧。”
贯众是四季长青的凤尾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贯众》讲:“此草叶茎如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凤尾,根名贯众、贯节、贯渠。”历代大型会场花卉间必要摆上贯众,取其“观众”谐音,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