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规培笔记】再谈肠套叠

发布于 2024-06-09 · 浏览 3581 · 来自 iOS · IP 内蒙古内蒙古
icon范特西_ 推荐
iconLuckyDrChen 已点赞

最近的夜班接连碰到几例肠套叠病例,让我对肠套叠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

一、对定义新的体会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连的肠系膜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腔内,具体而言,是近段肠管套入远段肠管

关于定义我有了新的两点体会:

1.肠系膜。套叠,并不仅仅指的是肠子套入肠子,也包含了近段肠管的肠系膜套入,所以,我们会发现套入部分的肠管并不在“同心圆”的中心,而是偏心性的。典型的回-结型、回盲型肠套叠可见套入部分包含了偏心的肠管,半月形高回声的系膜,及系膜内肿大的淋巴结。

img


img


previewplay video


img

小肠套叠系膜并不明显


img


img


previewplay video


2.一定是近段肠管套入远段肠管。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直到发现几例套叠肠管都是套入部近段扩张,这是我才明白:遇到肠套叠,如需排除合并肠梗阻,需看套入部近段的肠管是否扩张,而鞘部远段的肠管大多应该是萎瘪的

为什么一定是近段肠管套入远段肠管呢?笔者分析,肠蠕动的节律一定是由近向远蠕动,肠壁肌层的收缩必然是近段先收缩,远段肠管肌层舒张,这样便可将肠内容物向前推动,而如果某种原因导致蠕动节律异常,远段肠管扩张后没有及时收缩,或近段肠管收缩过强,就会将近段肠管推入远段肠管。

img

一小段小肠套叠,注意观察近段肠管的正常蠕动,总是近段收缩,远段扩张,将内容物向前推动。


分型一例典型的套叠并近段梗阻:

previewplay video


二、对套叠各部位细节的体会

img


肠系膜位于中筒和内筒之间,套叠后各个部位均有其命名:包括套入部、鞘部,头部、颈部。


三、对肠套叠分型的体会

1.按病因分型

①原发性肠套叠,最常见,占90%以上,无病理性诱因,可能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大所致(所以套入部分常可见淋巴结),或是肠管蠕动功能紊乱引起。

②继发性肠套叠,可见病理因素,常见原因包括:肠道息肉样病变(幼年性肠息肉、P-J综合征),先天性肠道畸形(肠重复畸形、梅克尔憩室),肠道肿瘤性病变(肠道淋巴瘤),肠道炎症性病变(过敏性紫癜、炎症性肠病、阑尾炎)。

虽然继发性肠套叠较少见,笔者目前还没有遇到,但对于反复套叠的患儿,我们需要仔细寻找其可能存在的病理因素,重点观察套头部

2.按部位分型

①回盲型:回盲瓣是套叠的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阑尾也翻入结肠内。

img


②回结型:回肠从距离回盲瓣几厘米处开始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img


③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无需分空回肠)。

img


④结肠型:很少见,结肠套结肠。

img


笔者体会:回盲型和回结型不好区分,关键区别点在于阑尾是否套入,因此,右侧腹的肠套叠需重点观察阑尾是否套入其中!回顾病例,发现自己可能确实遇到过套入阑尾的病例,但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识别,请各位大咖帮我看看下面这个病例是阑尾套入了吗?

img


previewplay video

有认识的咖望留言指导,谢谢啦!

小肠套叠笔者认为并不少见,但因其可能自行复位,笔者建议在准确识别分型的基础上在报告中指明小肠套叠(并非不报告!急诊也不能过半小时再观察是否复位,万一患儿存在其他病情或出现肠梗死就麻烦了)。

典型的小肠套叠:

previewplay video


推介阅读:【规培笔记】小儿肠套叠

@ 论坛助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不可以已。——2024.6.9

肠套叠 (62)
小肠套叠 (5)

最后编辑于 2024-06-09 · 浏览 3581

6 55 3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