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传统锯齿状腺瘤TSA

发布于 2024-06-08 · 浏览 3252 · 来自 Android · IP 江苏江苏
iconbaiyu1998 推荐
icon月光如盐0、尚坤义大夫 已点赞

2019年WHO第五版消化道肿瘤将锯齿状病变(隐窝纵切像锯齿,横切像星芒)分为

img

1.HP增生性息肉

2.SSL无蒂锯齿状病变(2019年以前称为SSA/P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以下链接为之前发的帖子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50221185?sf=1&sr=1

3.TSA传统锯齿状腺瘤

4.未分类

img

正常肠隐窝增殖带在隐窝基底部,增生性息肉HP增殖带正常,一般为上2/3呈锯齿状,下面保持原有尖尖的基底;无蒂锯齿状病变SSL由于增殖带移动到侧壁,因此呈现不对称性增殖,另外同时向上向下增值 向下增值的过程中遇到粘膜肌,只能侧向增值,导致出现倒T或L或称为“靴型”等形态;传统锯齿状腺瘤TSA就完全不一样了,大体上呈外生性生长。


🌟TSA的临床特点为:

锯齿状病变中患病率最低的一类,占结直肠息肉的1%

左半结肠多见(直肠、乙状结肠)

🌟TSA的内镜下特点:

通常较大

色红

0-Ⅰp型或0-Ⅰsp型隆起

呈松塔/珊瑚状,pit pattern 分型为III-H/IV-H

(此处的H为high/hyper,因为TSA在锯齿状病变的基础上伴有细胞异型。内镜下看在IIIL/IV-b/IV-v基础上可见毛刺样结构,这个是跟病理呈对应关系,后面会介绍)

下图最右边图为雨夜大师原创,我个人的理解为毛刺本质上是锯齿状隐窝在内镜下的表现。

img


img

🌟TSA的病理特点

上皮表面呈绒毛状改变(这点和pit pattern IV-v一致,只是和传统的绒毛略有不同,有毛刺样改变,这个毛刺样改变就是因为腺体中央的锯齿改变引起的)

异位隐窝/子隐窝 (正常隐窝基底部接近黏膜肌层,远离黏膜层形成形成异位隐窝)

包浆嗜酸(因此整体呈现红调,胃底腺黏膜固有层腺体中的壁细胞包浆也是嗜酸,为红调)

铅笔样核(TSA的A为adenoma,腺瘤,这就意味着它是具有腺瘤样细胞异型的病变)

接下来看几张病理图片(来自病理科老师月月,大家可以关注她的微信公众号-零基础学病理)

img

上图为TSA的切片 中间为腺瘤的蒂,一个一个分出来的小支为绒毛状结构

img

上图为绒毛状结构的放大,绒毛状结构中可见很多异位隐窝

img

前面提到TSA的pp分型为IV-H 就是因为它的绒毛结构不是光滑的,而是有很多小凹陷,内镜下看起来像毛刺,与右边的示意图一致

img

以上可见很多异常隐窝/子隐窝

img

上图可见锯齿状结构(纵切腺管中央看起来像锯齿一样);也可见表面有很多小凹陷的绒毛状结构及异位隐窝

img
锯齿状腺瘤 (9)

最后编辑于 2024-09-18 · 浏览 3252

7 42 1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