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知多少?
我国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总体贫血患病率为28.5%~72.0%,并随着CKD进展而增加;透析患者贫血患病率高达90%以上,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一下肾性贫血。

一、什么是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素绝对或相对生成不足,以及尿毒症毒素影响红细胞生成及其寿命而发生的贫血。
二、肾性贫血的病因
1、红细胞生成减少和(或)破坏增加
常见原因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EPO活性降低、铁缺乏及代谢障碍、营养不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炎症状态、尿毒症毒素蓄积、红细胞脆性增加等。
2、红细胞丢失增加
常见原因包括:透析失血、化验失血等。
三、肾性贫血的症状
肾性贫血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悸、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

四、如何诊断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诊断是复杂的临床问题,需要经过系统规范地检查和评估,明确贫血是否存在,排除存在肾性贫血之外的贫血性疾病,才能进行正确诊断。
诊断肾性贫血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贫血筛查、C反应蛋白(CRP),必要时行骨髓象检查。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病史来确诊肾性贫血。
五、肾性贫血如何治疗?

1、饮食调整:患者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这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不同,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或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氢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来治疗肾性贫血。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增加红细胞数量,提高血氧携带能力。
3、输血:在贫血较重或危及生命时,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输血来改善贫血症状。在治疗肾性贫血药物(促红素)问世之前,输血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手段。
4、其他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的病因,如铁缺乏、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或提供其他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透析患者,优化透析参数和调整透析方式也可能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5、肾性贫血治疗的血红蛋白靶目标为110≤Hb≤130g/L。研究显示:尿毒症透析患者血红蛋白>130g/L,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8%,高血压风险增加40%,脑卒中风险增加73%,以及住院风险增加7%,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风险也会增加。
六、如何预防肾性贫血?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度的体重和定期锻炼有助于预防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增加肾脏负担,应积极控制这些慢性病的发展。
3、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同时要避免过度摄入盐和磷等物质。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肾脏问题,预防肾性贫血的发生。
5、避免滥用药物:某些非处方药和草药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应避免滥用药物。
6、积极治疗肾脏疾病:一旦被诊断为肾脏疾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延缓病情的发展。
总之,肾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了解肾性贫血的病因和症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最后编辑于 2024-06-07 · 浏览 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