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例信息
男性,30岁。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8℃,多于夜间体温上升,伴进食后胃部胀痛不适、左侧颈部疼痛、头痛、乏力纳差、干咳、咽部干痒,时有鼻塞,自觉近4天尿量有所减少(具体不详),无寒战、呕吐腹泻、关节肿痛、胸闷憋气等伴随症状。自行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非甾体类退热药物。6天前就诊于医院,查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甲乙流、新冠、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均阴性。血常规:白细胞3.71×10^9/L,中性粒细胞33.5% ↓ ,淋巴细胞58.7% ↓ ,单核细胞7.6%, 淋巴细胞计数2.18×10^9/L,血红蛋白150g/L,血小板122×10^9/L ↓ 。生化:尿素3.84mmol/L,肌酐98umol/L ↑ ,总胆红素36umol/L ↑ ,直接胆红素12.37umol/L ↑ ,间接胆红素23.64umol/L ↑ ,ALT、AST正常。尿常规:尿蛋白1+,潜血-,尿胆原1+,酮体2+,维生素3+。胸部CT提示:两侧纹理稍增多;双侧腋窝多发小淋巴结,脾脏肿大。泌尿系超声:前列腺钙化灶,双肾、膀胱未见明显占位,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当地予临时静脉滴注2次5mg地塞米松对症抗炎退热。患者发热反复,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四肢及面部皮肤时有大小不等的红疹,伴轻度瘙痒,可自行消退。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欠佳,饮食欠佳,近1周未排便,小便量偏少(具体不详),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或慢性病,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及输血制品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 38.7℃ P 95次/分 R 16次/分 Bp 104/66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面部及四肢皮肤可见少量散在的大小不等的斑疹。咽无红肿,左侧颈部及双侧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有触痛。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率:9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脏I度肿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
处理分析








血生化












病原体:






甲乙流抗原、新冠核酸、结核杆菌抗体、真菌G及GM试验均阴性;ANCA、抗核抗体、甲功、血沉均阴性




尿常规:蛋白1+,胆原2+
检查:

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功能损伤 血小板减少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EB病毒感染 支原体感染 柯萨奇病毒感染 噬血细胞综合征?
治疗上给予全身激素使用,阿奇霉素抗感染,先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抗病毒,同时予护肝、抑酸、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治疗。
期间专家建议:患者病情诊断考虑为EB病毒感染诱发的噬血综合征可能性大,建议外送化验查EB病毒感染髓系淋巴细胞的情况,如果以B淋巴细胞为主,往往预后良好。另外需密切监测铁蛋白、可溶性CD25、血常规、肝肾功能、EB病毒载量(包括血浆和细胞内)等化验判断病情是否稳定。如果出现肺炎、心肌炎、血管病或头晕嗜睡、单侧肢体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警惕并发症的出现。治疗上建议丙球连用5天后可停用,停用抗病毒药物,激素待病情稳定后迅速减停,可联用芦可替尼抑制免疫炎症。最好持续监测至病毒完全转阴。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的趋势。其他辅助支持治疗同前。后病情好转。

治疗后复查结果

血浆和全血的EB病毒核酸定量为阴性,铁蛋白恢复正常。
最后编辑于 2024-06-01 · 浏览 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