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注意,这些药物不能“剧烈摇晃”
首发于丁香护士 2024.03.20
溶药时,习惯性地摇晃可以加速药物的溶解。但今天要说的是,并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摇晃助溶的,比如一些单抗类药物,药物说明书溶解指导中几乎都写明了“不要剧烈摇晃”的配制要求,如注射用曲妥珠单抗[1]的溶液配制中就写明: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从药物的本质开始说起。
一、什么是单抗类药物?
我们常说的单抗类药物其实叫做单克隆抗体药物,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面的抗体,属于蛋白质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极性强和跨膜受限等特点。简单来说,单抗类药物是一种蛋白质。
二、溶解时为什么不能摇晃?
蛋白类药物摇晃后起泡沫是正常的物理现象,一旦起泡会造成药液的浪费和给药剂量的不准确,尤其是贵重药物易引发患者的不满。除外,单抗类的不稳定性也是其不能剧烈摇晃的重要原因。
抗体药物作为一种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天然属性,其在生产、储存及体内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体内外复杂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影响,发生多种形式的理化性质改变,进而导致其免疫原性增加,半衰期缩短,甚至失效。有研究指出[2]:单抗药物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如果受到搅拌、剪切力等机械应力的影响,可导致疏水性基团(主要是硫基)暴露,形成大量规格1.5-80ug不等的聚集体,这一聚集水平与气-液界面呈指数关系。聚集性增加是抗体药物最主要的物理不稳定性改变,抗体聚集物有可能通过细胞依赖途径以及细胞因子激活途径两种途径使正在接受单抗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产生免疫原性,最终免疫原性反应可大幅降低药物的体内疗效,而且易引发Ⅰ型超敏反应。
三、如何正确地溶解单抗类药物?
单抗类药物在其具体的药物溶解指导中都有明确要求,溶解使用时请参照执行。关键词是“不要剧烈摇晃”和“缓慢”,以减少泡沫的产生和避免不稳定因素。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1、做好时间安排,抗体类药物的溶解时长必然比其他药物要长,所以要预留溶解时间。
2、单抗类药物并不是不能摇晃,而是需要注意力度,最好待其自然溶解。
3、往药瓶内注入液体时不要直接注射至药品粉末或药块上,可沿药瓶内壁缓慢注入;溶解完全后抽取药液时可采取液面上排气,液面下抽液的操作方式,动作缓慢且尽可能一次性操作完成。
4、溶解好的药物注入输液袋后可排净输液袋空气,以减少运输途中颠簸产生的气泡。
四、还有哪些药物容易起泡?
除了单抗类药物,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药物容易起泡。对于这些药物,溶解方法是相通的,重点是做好总结和引起重视。具体药物有这些,敬请大家补充和指正。
1、皂苷类药物:比如三七皂苷和人参皂苷,主要集中在中成药制剂,比如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三七皂苷等。
2、血液制品:属于蛋白制剂,如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还有紫杉醇白蛋白,在三种紫杉醇制剂中,由于紫杉醇白蛋白是紫杉醇是紫杉醇和白蛋白的结合制剂,容易起泡,其他两种(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则不容易起泡。
3、甘草制剂:如异甘草酸镁、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
4、其他类:如替考拉宁、乌司他丁等。
参考文献
[1]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说明书.Genentech Inc.2022年7月1日修改.
[2] 王传杰,冯健男,王晶.单克隆抗体药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37(17):2154-2160.
最后编辑于 2024-05-25 · 浏览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