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局麻药利多卡因注射液还可以这样用?

发布于 2024-05-25 · 浏览 2353 · IP 广东广东

首发于头号药师空间 2024.01.12

利多卡因属于钠通道阻滞剂,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膜的除极化有赖于Na+内流,局麻药可直接与电压门控的Na+通道相互作用而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的传导,产生局麻作用。另外利多卡因能对希-浦系统和心室肌发生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降低心肌的自律性,而具有抗室性心率失常作用。近日药师发现利多卡因还可以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具体机制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

患者单耳或双耳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听力减退,其中至少在2个相邻频率的听力下降超过20dBHL可诊断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

突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另外,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1]。而利多卡因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能够稳定细胞膜,有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保护耳蜗毛细胞,还可直接作用于内耳微循环,扩张耳蜗血管,缓解动脉痉挛,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整内耳微循环等,对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显著作用。特别对伴随有耳鸣症状的,使用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耳鸣症状,改善患者睡眠及情绪波动,对治疗突聋有一定的帮助[2,3]

二、突聋如何治疗?

鉴于突聋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集中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 、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还包括一些物理疗法和高压氧治疗等。由于缺少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各种突聋治疗方法及疗效有很大争议。

大剂量激素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突发性聋治疗方案。美国、德国和中国的最新指南中均将全身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突发性聋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三国指南对其他药物治疗也存在不同的观点:美国指南并不推荐使用抗病毒药物、溶栓剂、血管扩张剂、血管活性物质或抗氧化剂等,2019版指南进一步明确并将推荐强度由不推荐改为强烈不推荐;2014版德国指南中也不推荐激素治疗以外的其他治疗[4]。我国2015版指南中则建议血液流变学治疗(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和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包括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案[1]

根据中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中国 2015 版指南还针对于不同听力曲线分型分别给出了对应的推荐治疗方案。根据听力曲线分型对突发性聋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一[4]。其中改善内耳循环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具有效,解离的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要好。而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联合使用[1,5]

img

图一

下面分别针对不同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介绍[5]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毛细胞扩张、消除内耳水肿、解除血管痉挛、扩张内耳微循环血管等作用,改善内耳缺氧缺血。

银杏叶制剂: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银杏黄酮苷和萜类物质,可改善内耳血液流变,同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减少内耳细胞损伤,促进内耳神经、细胞损伤修复和功能恢复。

巴曲酶:巴曲酶的主要成分为丝氨酸蛋白酶,能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内耳血供。

利多卡因:可通过影响耳蜗的血流灌注,扩张痉挛的耳蜗血管,改善内耳的微循环;同时利多卡因也是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可消除或减轻耳蜗或前庭的病理性刺激,使耳鸣和眩晕症状减轻或消失。

神经修复药物:临床常用B族维生素、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等药物。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神经继发性损伤,耳蜗螺旋神经元的再生能力非常低,临床治疗中常在发病早期使用营养神经和促进神经修复的药物,保护螺旋神经元和修复受损螺旋神经元。

三、利多卡因如何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国 2015 版指南建议[1],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以耳鸣为主要症状)首选利多卡因加激素,即200 mg利多卡因加入 250 ml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10 d。但利多卡因半衰期短,使用不当对心率有影响,输液速度不建议太快,建议250 ml液体加10 ml 2%利多卡因注射液,总输液时间在1 h以上。

 

 

参考资料: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2] 王江,陈智斌.突发性聋的治疗[J].家庭医学,2022,(5):8-9.

[3]马鑫,王方园,余力生,王秋菊,金昕.从指南到临床实践——2015年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学术讨论[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10):1248-1253.

[4]刘懿萱,于慧前,李华伟.中、美、德三国突发性聋诊疗指南的解读与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58(6):637-642.

[5]文艺,吕萍,石敏,胡一勇,张雪迎,冯勃.突发性聋的分型及药物治疗研究现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1,19(2):301-305.

 

 

 

 

最后编辑于 2024-05-25 · 浏览 2353

15 10 1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