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羟基维生素D你了解多少?


前 言
维生素D是人体内一种必须类固醇激素,它在我们肝脏中产生,维生素D可调节钙、磷代谢平衡与骨骼形成,维生素D缺乏不仅会导致骨骼疾病,与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123]。维生素D在血液中与结合蛋白结合后运输至肝脏,在肝脏中被转换成为25-二羟基维生素D,而在肾脏中被转化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这是维生素发挥作用的活性成分。循环中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含量极少,半衰期仅有4-6小时,但循环中的25-羟基维生素D含量是1,25-二羟基维生素D的1000倍,半衰期2-3周,可以有效地反映个体维生素D的真实水平。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测25-羟基维生素D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是测试结果偏低或者很低,只有极个别的的结果是高于100nmol/L,这样检测结果大部分都偏低的项目在检验项目中是不多见的。
案例经过
某日查看25-羟基维生素D结果时,发现一例结果为110.8nmol/L,见图1。于是笔者检查了仪器状况和样本状态,发现当天机子运行良好,质控在控,样本无溶血无黄疸。于是笔者查询患者就诊科室,发现患者是内分泌科室,且为甲亢患者,甲亢患者本身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而现结果高于100nmol/L。

图1
笔者就联想到患者应该是补充维生素D了,于是查询了患者在医院近一年的检验结果,果真是先低,后采用持续口服维生素D,达到正常值后逐渐升高的高值,且维持高值不变(见图2),说明患者补充量充足且不过多。笔者又联系该患者,患者均有注意日常口服补充维生素D。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2
案例分析
随后查阅了近两年来医院就诊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的化验报告,发现约百分之八十的病人维生素D的水平偏低。这一现象引起了关注,于是查阅了大量资料。
首先查看了多个厂家的说明书,厂家制定的参考区间为某地区的(南方较多)几百例的样本且也分为夏季和冬季两个时间段血清样本测定分析结果,使用非参数法确定95%分布的正常参考值。现在河北大部分省级医院没有使用试剂说明书提供的参考范围,而是采用了行业标准。
总 结
在当今社会节奏较快,大多数人们逐步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在维持健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证足够的维生素D摄入。
有几种途径可以补充维生素D:
1、充足的阳光暴露: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人体可以自然地合成维生素D,每天需要大约15-30分钟的阳光暴露;
2、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鱼肝油、鲑鱼、金枪鱼、蛋黄和奶制品等都是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3、维生素D补充剂。如果无法通过饮食和阳光充足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可以考虑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
维生素D补充剂的剂量和用法应当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并且应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现在给大家提供一份行业标准的参考范围及补充量的建议:
表1: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判定指标及参考判定值

表2:不同年龄人群维生素D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μg(U)]

注:维生素D单位换算系数1μg=40U
最后编辑于 2024-05-18 · 浏览 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