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痔疮的“枯痔”药应严格分类

治疗痔疮枯脱法药物(俗称坏死剂),受《外科正宗》(明.陈实功著)的影响,至今仍然有一部分懒于考究的文书蠧者,只顾埋头翻阅发黄了的故纸堆,从古文本到旧文献,从此书刊到彼杂志,翻开翻去,自然没有新意。如果此类老古董思维,能迈开腿,走一走,就能发现——哦,原来是我太封闭了!时代风驰电掣,重庆落水上海捞人,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么。下面以简略分类,供明晰:
一.凝固性坏死类:例如明朝陈实功、近代黄济川先辈的“含砒枯痔钉”(液、粉),以及高铁离子,二价铜,三价铝等均为金属阳离子制剂。早已停用。
二、干性坏死(闪击式)类:如单质负离子硫制剂(痔全息液代表之)。其特点是“守而不走”。很少有因治疗过程发生严重出血、感染和疼痛的。当然需要排除治疗前的禁忌症,并予良好的术后护理等措施。
痔疮注射疗法还有其它分类法如:
阳离子和阴离子药物……(不展开)。硬化剂和坏死剂……(不展开)。
其实,所有致创伤性的治疗(物理机械化、化学反应法),只要有损伤,都有造成出血的可能。肛肠部位血液循环尤为丰富,任何不规范操作均须避免。
所谓的枯脱坏死剂致“感染、狭窄、出血”等等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只是有人故意把时间、空间概念搞错位。“轻舟已过万重山”——时至今日,还是如此思维,只能说某些人,真没有接触过“痔全息枯脱疗法”。
有文献综述者,一味地(或者故意)引用上世纪50年代的早已废弃的砒霜等,(毒性极大的三价砷剂)“阳离子”类制剂,来否定现代枯脱疗法的优势,絮絮叨叨。只能说,其有周郎之狭隘而无孔明之旷远。中国肛肠学界应不再容之者为好。
最后编辑于 2024-05-17 · 浏览 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