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结膜炎的鉴别,沙眼的简介,以及春季性结膜炎的相关知识点。

发布于 2024-05-02 · 浏览 1891 · 来自 Android · IP 吉林吉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流行性角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鉴别诊断。

答:流行性角结膜炎:潜伏期为5~7天,病原菌多为腺病毒8型,有时轻度发热,常有淋巴结肿大,有滤泡,角膜常有较大的点状上皮或上皮下混浊,多在结膜炎近消退时出现,持续较久,病程2周以上。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潜伏期为18-28小时,病原菌为微小核酸病毒(肠道病毒),有时轻度发热,常有淋巴结肿大,球结膜点状或小片状出血,有时有滤泡,常有浅层点状上皮细胞脱落.早期即与结膜炎同时出现。病程持续数日到数周。


沙眼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

翼状胬肉的治疗原则。

答:(1)胬肉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治疗,但应尽可能减少风沙、阳光等刺激。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瞳孔区,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2)手术方式有单纯胬肉切除或结膜下转移术,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转移或羊膜移植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自体结膜移植,局部使用丝裂霉素等,可以减少胬肉复发率。

(3)术后药物治疗:术后局部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并能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预防复发。初期多选用抗感染活性强的糖皮质激素滴眼剂,如0.1%地塞米松,待眼表炎性反应减轻后,选用抗感染活性较弱的糖皮质激素滴眼剂,如0.1%氟米龙。人工泪液可润滑眼表面,促进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泪膜修复,减轻病人不适症状,还可以稀释眼表的可溶性炎症介质。

春季角结膜炎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答:春季角结膜炎又名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季节性结膜炎等,是反复发作的双侧慢性眼表疾病。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20岁以下男性多见,严重者危害角膜,可影响视力,主要的诊断依据如下:

(1)主要的症状是眼部奇痒。在白天经过剌激或环境诱发后,如灰尘、头皮屑、亮光、风、汗渍和揉擦,夜间症状加重;其他症状还有疼痛、异物感、羞光、烧灼感、流泪和黏性分泌物增多。根据眼部体征的不同,临床上把春季角结膜炎分为睑结膜型、角结膜緣型及混合型。

(2)严重的病人具有典型的体征:睑结膜乳头铺路石样增生、角膜盾形溃疡、Horner-Trantas 结节等。

(3)实验室检查:在结膜刮片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或嗜酸性颗粒,提示局部有变应性反应发生。此外病人泪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数量增加;IgE的水平高于正常值(7.90±0.32mg/ml),可达到80.48±3.35mg/ml。以上的检查结果可以辅助诊断。

结膜炎 (11)
沙眼 (1)
春季结膜炎
春季角结膜炎 (1)

最后编辑于 2024-05-02 · 浏览 1891

7 9 1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