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引流管脱出都是护士的事吗?

发布于 2024-05-01 · 浏览 718 · 来自 Android · IP 山西山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纳洛酮的护理天地、印雅 2人推荐

上个月护理不良事件:头部引流管脱出。还好不是脑室引流。庆幸没有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患者已治愈出院。

患者为老年男性患者,意识清楚,入院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第二天晚上护士发现头部敷料渗出多,告知值班医生,并将头部敷料渗出图片发至医护工作群,值班医生予以换药更换敷料。当时引流管有引流液,引流正常。第二天早上,主管医生查房,当时头部敷料包扎完好,但又有少量渗出,引流管并无明显脱出痕迹。主管医生在病房为患者拔管后和护士长说引流管已脱出。记录在了医疗病程中。值班护士一脸茫然,明明管还在,敷料也在,没人看见管道脱出,但主管医生说拔管时管已脱出。主管医生说是护士没观察到位。护士长让值班护士上报不良事件。

针对如此不良事件,护士该不该背锅?

为此我们进行了管道脱出原因分析:

1.排除意识障碍的原因,但患者仍可能术后疼痛或烦躁不安,护理人员认为患者意识清楚巡视不够,对患者约束管理重视不够。

2.不重视患者的负面情绪, 未能及时排查出隐患, 导致管道拔出。

3.医生担心使用镇静剂会掩盖病情, 对烦躁不安者未使用镇静剂或不能合理使用。

4.放置引流管时头皮缝线不到位, 换药操作及进行经引流管颅内灌注未检查引流管情况。

5.护士无法观察到纱布内引流管, 放置时间长, 引流窦道形成导致拔管、脱管。

6.意外拔管多数发生在值班时间, 护理人员不足, 忙于其他事物, 减少对患者的巡视, 并缺乏掌握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及发生管道脱落后的补救措施。

如何避免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呢?

1.护理人员应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隙的解剖结构及各腔隙引流液性质和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2.患者手术返回病房及交接班时, 护士应了解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引流袋类型、引流目的及注意事项。脑室引流管开口位置高出耳廓10~15 cm, 其他脑部引流管开口与耳廓平即可, 避免引流过度。

3.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碘伏消毒后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 预防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脱落, 还可预防细菌经连接处逆行入颅内引起的颅内感染。

4.引流袋配有三通开关的, 三通开关应于床上适当位置, 以免由于引流管下垂时的重力作用脱管。

5.外出做检查时应夹闭引流管。

6.引流管不可牵拉、扭曲、受压, 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7.保持足够长度及引流通畅,防止患者突然坐起引起的管道脱出。

8.引流管及切口用纱布块覆盖包扎好后, 在超出纱布覆盖外的引流管近端用标记笔做上记号, 并在合适位置上用手术线打一牢靠线结, 将引流管平直的按压在头皮上。

8.每次换药或引流管注药时检查引流管固定情况, 注意标记外露情况, 以及时发现引流管是否外脱。

9.病情允许应尽早拔除引流管, 避免由于放置时间过长, 引流窦道形成导致脱管。

10.根据患者意识状态、烦躁程度使用约束装置。依年龄、肢体粗壮选用型号合适的约束带。患者不能触及约束带打结位置。对于极度躁狂的患者, 行肩部约束。

11.与医生沟通患者病情排除颅高压的情况后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剂。

12.进行床边交接, 了解患者引流管引流、约束带固定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13.加强巡视及观察, 安慰患者, 稳定其情绪, 更换体位及做特殊检查治疗松脱约束时应两人配合, 及时发现可能拔管的不良因素。

14.病区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特点合理安排护理资源, 实施新老搭配、动态排班。

15.依据患者数量、患者病情, 适时调整值班人数, 加强重点时段, 重点患者监护, 甚至可安排小时班、帮班。

16. 保证每天、每个时段都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相应的工作, 实现真正的弹性排班。

17.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种引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及出现意外拔管时的应急措施。

18.对意外拔管病例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 讲述发生的过程, 讨论发生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从而达到预防或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

去年也有一例此类型不良事件,也是这个医生的患者,有没有可能是固定有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是医生的过错,病房护士也不跟台手术,怎么自我保护?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20)

最后编辑于 2024-05-01 · 浏览 718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