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的因素
今年以来,我线上线下、门诊住院新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已经超过50位了,但因为无效而转为手术的不到5位,疗效非常满意。而随着求诊于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越来越多,一些特殊患者也就涌现出来,让我加深了对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药物治疗疗效因素的认识。由于还是不断有医生同行告诉我说他们的治疗对患者有时无效,因此,我愿意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病例1. 男性,73岁
患者因轻微外伤导致硬膜下血肿,坚决拒绝手术。因血肿较大,已经影响他走路,遂于2024年01月16日入院接受他汀加激素加头颈淋巴引流按摩治疗。由于他还有严重的糖尿病,我迅速降低了激素剂量。治疗7天后,他的血肿体积看上去似乎无变化,但症状缓解;我就让他再住院1周,延续他汀加激素治疗,结果第2次复查他的硬膜下血肿的枕叶部分体积增多、而额叶部分体积减少,这种变化很特殊,也让我犹豫半天,最后根据患者意愿放他出院。
2024年02月08日他突然左侧肢体活动变差,急诊复查影像学并无特殊异常发现,因此未做进一步处理。待患者完成了4周的他汀加激素治疗后,开始转变为只服用阿托伐他汀钙。但多次复查,他的血肿体积只是略微缩小,症状略微缓解,状态却始终没有恢复到生病之前。因为行动仍然不便,每次都是他家人来门诊随访和开药,也让我有点焦虑地一直牵挂着他的病情,并多次沟通希望他接受手术治疗,但是老人家非常坚定,只要病情没有加重就不手术。我后来了解到,他的头颈淋巴按摩始终不规范,每天连1次按摩也不够,遂说服他家人,一定坚持规范按摩1个月,我们再复查。
辗转到了2024年3月底,再次门诊时,他家人告诉我老爷子现在扶着东西可以自己走几步了。我迫切希望看到患者的复查影像,但我也不希望患者接受过于频繁的检查。因此,直到2024年4月13日才让他家人挂互联网诊疗号安排他做复查,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老人家的血肿明显减少(图1,红线范围为血肿)。

图1









最后编辑于 2024-12-13 · 浏览 1.4 万 · 20人已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