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典型案例丨传单


有些园子里没有的电子书,而我恰好也没有但是有实体书的这些资料,我觉得好的,会用帖子的形式代替电子书发到园子里,供大家参考学习。
今天开始,决定把《检验医学实用典型案例》(王成彬著)中的内容搬到这里。今天分享的是关于“传单”的病例。
以下是正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多由EB 病毒感染所致,少数可由巨细胞病毒、弓形体、腺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等引起。临床常见症状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扁桃体肿大、皮疹等。其中由 EB 病毒感染所致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其他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所致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综合征。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在国外,青少年为主要感染人群,国内则以小儿感染为主,成人感染较少见[2]。
【案例经过】
患者,男,25岁,因无诱因发热3d, 最高体温为38.8℃,腹泻1d, 疲乏无力,眼睑 水肿,剧烈咽痛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发热门诊。当日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在参考范围内,淋巴细胞比率为59.00%,淋巴细胞数为4.65×10^9L,C-反应蛋白阴性,见表1-1。

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科,查体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可扪及。
次日,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转氨酶异常,肝功能中度损伤,见表1-2。

住院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淋巴细胞比率为 74.10%,淋巴细胞数为7.40×10^9 /L,C-反应蛋白阴性,见表 1-3。

仪器提示查见原始细胞,但推片复检未见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10%。于是,将结果报告给临床医师。B 超显示脾大。
患者丙型肝炎抗体阴性,乙型肝炎两对半 2、4、5 阳性,HIV 抗原抗体阴性。临床不排除 HIV 感染急性期、EB 病毒感染及血液系统疾病。遂行 EB 病毒 DNA 检测,患者拒绝骨髓取材。3d 后 EB 病毒 DNA 检测回报阳性。
【案例分析】
EB 病毒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主要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 B 淋巴细胞。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期,成人感染则具有较强烈的临床症状。EB 病毒具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内,患者会有疲乏感,查体偶能扪及淋巴结肿大,以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小部分患者伴随同侧眼睑水肿。潜伏期后,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发热、剧烈咽痛、扁桃体肿大、转氨酶升高。血常规呈淋巴细胞进行性增多,血涂片复检见异型淋巴细胞>10%,具有协助诊断意义。

相关鉴别诊断分析如下。
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该病以老年人多见,起病缓慢,早期多无自觉症状。症状不典型,可有乏力、发热、盗汗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 10.0×10^9 /L,淋巴细胞计数大于 5.0×10^9 /L,呈持续性增多。白血病细胞似小淋巴细胞,多数患者血涂片可见篮细胞。
2. HIV 感染急性期
HIV 侵犯 T 淋巴细胞,约 50%的感染者在感染后 1 个月左右会出现流感症状。该症状及实验室检测均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综合征,两者不易区分[3] 。在急性期,机体可能尚未产生足够的抗体,所以需同时检测抗体及 P24 抗原,以免漏诊。
【案例总结】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国内报道较少,异型淋巴细胞>10%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EB 病毒核酸阳性具有确诊意义。同时本病应与血液系统疾病及 HIV 感染急性期相鉴别。
【专家点评】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较少见,该文从实验室检测出发,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并进行了部分鉴别诊断,对疾病确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小林,汪欣.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0 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7(15):101-102.
[2]孙美艳,马臻,鲍琢,等. 36 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疾病特点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17,11:1145-1147,1150.
[3]钟斐,徐慧芳,李建军,等. HIV 急性期感染的流行状况及干预策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5):474-476.
作者:吴晓霞(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点评者:阳大庆(湖南医药学院)
文章来自《检验医学实用典型案例》(王成彬著)
最后编辑于 2024-04-22 · 浏览 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