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一例BRCA阴性输卵管癌IIIc期患者 一线维持治疗病例
病例信息
陈X,女,47岁,2017-10-09入院 。主诉:下腹疼痛5+月,发现盆腔包块3天 。月经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患者5+月前因“慢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腹痛扩散至全腹,口服止痛药无效。术后1月腹部及盆腔CT提示盆腹腔未见明显包块,胆囊结石,右肾小囊肿。阴道超声提示子宫腺肌症可能。口服抗生素后腹痛减轻,停药后反复。3天前复查B超提示左侧附件区及子宫后方囊实混合性肿块,考虑卵巢癌可能。
手术史: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孕产史:G3P1A2,1995年顺产一男活婴,人流2次
末次月经:2017-9-22
妇检:宫颈口可见一约0.6cm大小的红色赘生物,阴道后穹窿触痛,子宫后方可扪及一约5cm大小的包块,无明显界限,压痛明显。
2017-10-13 MR:1.子宫左前上方及后侧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子宫内膜稍增厚,DWI高信号,考虑恶性病变,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癌?盆壁小淋巴结。 2.盆腔少量积液。

MR图像
宫腔镜诊刮病理:增生象子宫内膜,间质蜕膜样变,部分区域出血。
胃肠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乳腺超声:左侧乳腺结节:考虑增生结节可能。双侧乳腺囊肿。 BIRADS 3级。
上腹部超声:胆囊结石
CA125:318.4 U/mL↑,HE4:173.8 Pmol/L↑
初步诊断:
1.盆腔包块查因;卵巢肿瘤?
2.宫颈息肉;
3.胆囊结石;
4.双侧乳腺囊肿;
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2017-10-24 腹腔镜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盆腔转移病灶切除
术中所见:腹腔血性腹水约50ml。大网膜与左侧腹壁粘连。子宫正常大小,表面光滑。左侧输卵管增粗形成约6×5×5cm肿物,表面见菜花状组织与肠管包裹性粘连,肠系膜表面有一约2×2cm大小的菜花状增生物,质脆。右侧输卵管外观未见异常,双侧卵巢外观未见异常。子宫直肠陷窝见4×4cm不规则囊实性包块与周围腹膜广泛致密粘连。肝胆、胃、大网膜外观未见异常。术中肿物送冰冻结果提示:异型肿瘤细胞实性腺样生长符合腺癌。腹水细胞学检查未查见癌细胞。术中给予卡铂500mg腹腔化疗。
石蜡报告:符合腺癌,考虑高级别浆液性癌
(大网膜、肠系膜)镜下在脂肪组织内见小灶癌组织。
(子宫直肠陷窝肿物)镜下见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周边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左侧输卵管)镜下在输卵管浆膜面至粘膜下见浆液性腺癌累及。
(子宫+右附件+左卵巢)镜下双侧卵巢肿瘤组织,左输卵管呈慢性炎改变,增生象宫内膜,宫体肌壁未见特殊;慢性宫颈炎。送检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0)
术后主要诊断:左侧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癌IIIC期。
术后辅助化疗:
1.术后第7天(2017-11-1)予第一次化疗:紫杉醇240mg静脉化疗+卡铂500mg腹腔化疗(术中已放置)
2.2017-11-29 术后第二次化疗,方案:紫杉醇210mg+卡铂500mg静脉化疗
3.2017-12-26 术后第三次化疗,方案:紫杉醇210mg+卡铂500mg静脉化疗
4.2018-1-17 术后第四次化疗,方案:紫杉醇210mg+卡铂500mg静脉化疗
5.2018-2-12 术后第五次化疗,方案:紫杉醇210mg+卡铂500mg静脉化疗
6.2018-3-11 术后第六次化疗,方案:紫杉醇210mg+卡铂450mg静脉化疗
术后化疗后定期随诊,2018年基因检测:BRCA1/2(-)
2019-12-28 超声: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部分皮质增厚)
行腹股沟淋巴结穿刺,(左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组织,镜下在纤维结缔组织内见增生的淋巴组织,未见明确恶性。
2020-05-20 开始使用尼拉帕利维持治疗
2020-09-07 血红蛋白浓度 58 g/L,伴乏力,偶有心悸不适,予输血治疗。 改用尼拉帕利 100mg qd po。20后天恢复200mg qd po治疗。
术后至今随诊复查MR及CT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维持治疗使用尼拉帕利至今。

最近一次随访超声

最近一次随访血常规

肿瘤标记物变化图
处理分析











问题讨论
1.卵巢癌,做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
2.初次减灭术好还是新辅助化疗后中间性减灭术好?
3.卵巢癌维持治疗,使用贝伐珠单抗还是奥拉帕利,还是尼拉帕利?

最后编辑于 2024-04-20 · 浏览 4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