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CAP一定要输液,一定要住院吗?CAP治疗的常见误区

发布于 2024-04-18 · 浏览 5148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1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西门开心 推荐

首发于呼吸时间: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定要住院输液?疗程一定要 2 周?肺炎治疗这 7 个误区要避免!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规范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节约医疗资源、减缓细菌耐药的最有效方法。

但是目前门诊上CAP不规范不合理用药仍较常见,以下就CAP治疗一些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

一定要住院治疗吗?

CAP应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治疗场所:门诊、住院或ICU。

2016 年中国 CAP 指南[1]建议根据CURB-65评分作为判断CAP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的标准:

Ø 0~1分:原则上门诊治疗即可;

Ø 2分:建议住院或在严格随访下的院外治疗;

Ø 3~5分:应住院治疗(IA)。

CURB-65等CAP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可预测CAP患者的死亡风险,低风险患者完全可在门诊治疗,不必占用过多的医疗资源,也方便患者。

当然任何评分系统都应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社会经济状况、胃肠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等综合判断[1]

一定需要输液吗?

2016 年中国 CAP 指南[1]

Ø 对于门诊轻症 CAP 患者,尽量使用生物利用度好的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

Ø 建议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IB);

Ø 青年无基础疾病患者或考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患者可口服多西环素/米诺环素(III B)。

2019年英国《NICE 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处方》[7]

Ø 对于儿童及年轻患者,非重症CAP抗生素口服与静脉使用一样有效;

Ø 基于经验、抗菌药物管理原则及儿童与年轻患者的证据,口服抗生素应作为成人CAP的一线治疗;

Ø 严重感染、症状体征不严重但无法口服则可能需要静脉用药;

Ø 如初始为静脉用药,应在48小时后根据治疗反应及微生物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如有可能则应切换到口服。

口服用药治疗简便、经济,对于无高热、轻症、口服可耐受的CAP患者完全可考虑口服抗菌治疗,如选择多西环素、莫西沙星等口服治疗。

一定要两联吗?

门诊上头孢类+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联合方案不算少见。

CAP 最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等(表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类、碳青霉烯类等)无法覆盖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不典型病原体,而左氧、莫西沙星抗菌谱更为广泛,不但可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CAP 的典型病原菌等,还可覆盖不典型病原体,故被称作「呼吸喹诺酮」。

 

表1 CAP 最常见的病原体[2]


img


CAP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度、治疗场所、 年龄、基础疾病等决定初始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国内指南[3]建议对于门诊无伴发疾病(酗酒、慢阻肺、脑血管意外后误吸、支气管阻塞后与流感)且近3个月内未用过抗菌药物者的首选方案: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

喹诺酮类与β-内酰胺类抗菌谱有重叠,门诊治疗的轻症CAP如选择喹诺酮,则单药即可,一般不必联合β-内酰胺类。

肺炎支原体肺炎仍首选阿奇霉素吗?

以往推荐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首选用药[4],但2000年起,大环内酯类耐药Mp在全球各地流行的证据越来越多[5],中国、日本等国家报道的部分地区肺炎支原体的耐药率已达到90%~100%[6]

2016年中国指南[1]针对国内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的现状,将MPP的首选用药更新调整为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已经降级为次选(二线)。

总之,因为耐药率较高,MPP不再首选阿奇霉素了。

抗感染疗程1周还是2周?

2019年英国《NICE 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处方》[7]

Ø 推荐 5 天抗生素疗程,除非微生物结果提示需要更长疗程,或者临床不稳定(表现为近 48 小时内发热或以下某一临床体征不稳定: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与氧饱和度)。

2019年美国《IDSA/ATS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8]

Ø 抗菌疗程应个体化考量,应不少于 5 天,直到患者达到临床稳定(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氧饱和度与体温恢复正常,可以进食、神志恢复正常)(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020年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3]

Ø 抗感染治疗一般于退热 2~3 d 且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停药,不可以肺部阴影吸收程度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Ø 通常轻、中度 CAP 患者疗程 5~7 d;

Ø 非典型病原体治疗反应较慢者疗程延长至 10~14 d;

Ø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或厌氧菌等容易导致肺组织坏死,抗菌药物疗程可延长至 14~21 d。

解读:

1.    部分临床医生认为应在影像学大部分或完全吸收时停药,但肺炎渗出吸收、影像学好转有滞后性,以肺炎支原体肺炎为例,到住院后第 4 周也仅有约 50% 的患者达到影像学完全吸收[9]

2.    2018年有系统回顾与 meta 分析研究纳入 21 个临床试验共 4861 位临床可评估的 CAP 患者,将抗感染 ≤ 6 天定义为短疗程,≥ 7 天定义为长疗程。结果发现两组临床治愈率相似无差异,复发率也相似,而短疗程组伴更少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且死亡率更低[10]

3.    有认为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疗程要10~14天,而仔细研读国内指南:非典型病原体肺炎 + 治疗反应较慢 = 疗程延长,对于治疗反应较好的MPP,完全不必长疗程。

1周还是2周复查CT?

2016年中国CAP指南[1]

Ø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不推荐常规复查胸部影像;

Ø 症状或体征持续存在或恶化时,应复查X线胸片或胸部CT确定肺部病灶变化(IA)

虽然指南不推荐常规复查胸部CT,但为了考核评价疗效,进一步排除结核、肿瘤等其它疾病,临床复查CT比较普遍,情有可原,但是多久复查为宜?

有研究发现,CAP影像学吸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MPP治疗后4周影像学完全吸收者仅有50%,而肺炎链球菌肺炎11周影像学完全吸收者才50%[9]

2010年有研究发现10天后30.8%的患者影像学完全吸收,1个月后68.4%的患者完全吸收;同时发现影像学吸收要迟于医生评估的临床疗效,而且肺炎球菌肺炎吸收要更为缓慢。结论:临床恢复良好的患者不应常规短期内复查影像,如需排除基础疾病不应在4周内复查[11]

所以治疗后1~2周复查CT显然太短,建议至少4周后复查CT。

当然肺炎初始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病情持续加重恶化,提前复查CT,甚至几天复查也是完全必要的。

 

需要常规使用激素吗?

时有发现抗生素+激素(如地塞米松、甲强龙等)这种双抗(抗感染+抗炎)方案治疗CAP,CAP使用激素治疗有无益处?

中国CAP指南[1]

Ø 糖皮质激素能降低合并感染性休克 CAP 患者的死亡率;

Ø 糖皮质激素对于不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其它重症 CAP 患者的益处不确定 [3]

2017年Cochrane系统评价[12]:激素治疗并不能降低非重症CAP患者的死亡率,且可增加高血糖症。

临床上重症CAP(sCAP)较为少见,门诊上轻症CAP常规使用激素不合理,除非合并其它疾病,如哮喘急性发作、慢阻肺急性加重等。

很多肺炎患者合并高热,不应常规使用激素退热,可选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治疗。

总结

1.      门诊治疗的CAP不必常规输液、常规住院与常规二联抗菌治疗;

2.      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四环素类与氟喹诺酮类,阿奇霉素已经列入次选;

3.      抗菌疗程以5到7天为宜,注意个体化调整;

4.      非重症CAP不应常规使用激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39:253–79.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6.04.005.

2.  File TM.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Lancet 2003;362:1991–2001. doi: 10.1016/S0140-6736(03)15021-0.

3.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指南编写专家组;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Guidelines for rational medication of adult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in primary care 2020;19:783-791 AB. doi: 10.3760/cma.j.cn114798-20200520-00600.

4.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M]. 第九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Zhang Y, Zhou Y, Li S, Yang D, Wu X, Chen Z.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ors of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Scarpa A, ed. PLoS ONE 2016;11:e0156465. doi: 10.1371/journal.pone.0156465.

6.  Zhou Z, Li X, Chen X, Luo F, Pan C, Zheng X, et al. 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adults in Zhejiang, China.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5;59:1048–51. doi: 10.1128/AAC.04308-14.

7.  Pneumonia (community-acquired): antimicrobial prescribing. NICE guideline [NG138]. https://www.nice.org.uk/guidance/ng138.

8.  Metlay JP, Waterer GW. Update in adult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key points from the new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19 guideline. Curr Opin Pulm Med 2020;26:203–7. doi: 10.1097/MCP.0000000000000671.

9.  Macfarlane JT, Miller AC, Roderick Smith WH, Morris AH, Rose DH. Comparative radiographic features of community acquired Legionnaires’ disease, pneumococcal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psittacosis. Thorax 1984;39:28–33. doi: 10.1136/thx.39.1.28.

10. Tansarli GS, Mylonakis 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Short-Course Antibiotic Treatments for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8;62:e00635-18. doi: 10.1128/AAC.00635-18.

11. Bruns AHW, Oosterheert JJ, El Moussaoui R, Opmeer BC, Hoepelman AIM, Prins JM. Pneumonia recovery: discrepancies in perspectives of the radiologist, physician and patient. J Gen Intern Med 2010;25:203–6. doi: 10.1007/s11606-009-1182-7.

12. Stern A, Skalsky K, Avni T, Carrara E, Leibovici L, Paul M. Corticosteroids for pneumoni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7;12:CD007720. doi: 10.1002/14651858.CD007720.pub3.

 

肺炎 (1082)
社区获得性肺炎 (160)
肺炎支原体肺炎 (100)

最后编辑于 2024-04-18 · 浏览 5148

9 66 4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