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师5C学习笔记(内容来自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第三版)
休克
1.休克的的定义、基本概念和休克的四种分类
2.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
3.掌握不同类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和处理特点.
4.、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定义:休克是全身组织器官低灌注导致机体氧输送不足和(或)组织氧利用障碍、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全身组织器官微循环低灌注是休克的特征,组织器官细胞缺氧及氧利用障碍是休克的本质。因此,纠正组织器官细胞缺氧、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是治疗休克的关键环节。
第一节 休克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尽管休克有多种分类方法,既往也有按照病因来划分休克的分类,但是1975年Weil 等按照血流动力学提出休克分类的方法,得到临床学者的广泛接受,将休克分为:
1.低血容量休克 是指包括创伤、烧伤、出血、失液等原因引起的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本机制为循环容量的丢失,各种原因引起的显性和(或)不显性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2.分布性休克 主要包括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的基本机制是由于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容量血管扩张,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导致的组织低灌注。其中感染性休克是临床最常见、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变化凶险、死亡率高的一类休克,是全身性感染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3.心源性休克 主要病因是心肌病变(如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和终末期心肌病等)。此类休克心肌出现损害引起心脏泵功能减弱或者衰竭,心排血量减少,组织低灌注。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排量降低,属于此类休克。
4.梗阻性休克 主要病因包括腔静脉梗阻、心脏压塞、肺动脉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引起心脏内外流出道的梗阻、心排血量减少。梗阻性休克基本机制为血流的主要通道受阻,根据梗阻部位分为心内梗阻和心外梗阻性休克。心瓣膜严重狭窄引起的机械性血流障碍,心排血量减少,由于未出现心肌损害,应归属为此类休克。
第二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
1.微循环改变 休克早期,在交感-肾上腺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下,外周血管收缩。因此,此阶段微循环血流特点是“少灌少流”。随着休克的进展,组织缺氧加重,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舒血管物质如组织胺、激肽、乳酸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但由于微循环后括约肌对这些物质敏感性较低,处于相对收缩状态;或是由于微血栓形成,或血流滞缓、层流消失是血液成分析出聚集,从而使后阻力增加,形成“多灌少流”的特点。结果是微循环内血流较前淤缓,静水压和通透性也有所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加剧了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并使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进一步下降。如果休克仍得不到纠正,则上述损害进一步加剧,变成不可逆。此时细胞变性坏死,微循环内几乎完全被微血栓所填塞,血液“不流不灌”。此为休克晚期,即所为(DIC期)。
2.代谢变化 首先是代谢异常,由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无氧糖酵解成为体内能量的主要途径。其次是代谢性酸中毒,此时因微循环障碍而不能及时清除酸性代谢性产物,肝脏对乳酸的代谢能力也下降,使乳酸盐不断堆积,可致心率缓慢、血管扩张和心排血量降低,呼吸加深、加快以及意识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和能量不足,还影响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等质膜的稳定及跨膜传导、运输和细胞吞饮及吞噬功等功能。内脏脏器的继发性损害表现为以下方面:①肺 ;休克时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上皮受损,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②肾:由于有效循环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平均动脉压MAP小于60mmHg),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肾脏入球血管痉挛和肾滤过率明显下降而发生少尿。休克时,肾内血流重新分布并转向髓质,不但尿量减少,而且导致皮质区的肾小管缺血坏死,即发生急性肾损伤。③心:冠状动脉灌流的80%发生于舒张期,当心率过快而舒张期过短或灌注压力下降时,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的缺氧和酸中毒可造成心肌的局限性坏死。心肌含有较丰富的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是易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之一。④脑:脑组织灌流的基本条件是足够的灌注压和灌流量。脑血管平滑肌的舒缩功能主要受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影响,当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和ph值下降时,脑血管表现为扩张,使灌注量增加。低血压状态下,灌注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身体其他部位血管收缩,脑血管则被动受益。如果全是血压下降,则脑灌注也难以维持。休克时,由于脑灌注不足和血流量下降将导致脑缺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会引起脑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⑤ 胃肠道:在发生低血压和低灌注时,机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灌注,首先减少内脏和皮肤等部位的灌注。肠粘膜细胞富含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在遭受缺血再灌注后,极易产生自由基损伤。缺血和再灌注可导致胃肠道黏膜的糜烂、溃疡、出血、坏死和细菌、毒素易位。⑥肝:当心排血量下降至基础值的50%时,肝动脉、和门静脉的血流量分别减少30%。肝作为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代谢场所、门脉系统总的接收器官和体内最大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休克时,除受缺血和缺氧的损害,还会被来自胃肠道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当作攻击的靶器官。网状内皮细胞可被大量激活,由此所释放的炎性介质,对全身性感染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最后编辑于 2024-04-14 · 浏览 2570